圖文:吳怡慧 / 2014-08-30

時間:18:30 ~ 20:30

距離:1.5公里(單程)

氣溫:25.2°C    水溫:24.8°C

濕度:62%     天氣:晴                                                                                    

以前常常跟隨父母到大山背地區找朋友敘舊,對其印象就是森林茂密、人煙稀少和眾多蟲鳴鳥叫,當時對周遭的動植物也無高度興趣。但自從2012年開啟了自然心門後,多次重訪大山背,才發現此地處處有寶,值得深入探訪。

新竹縣橫山鄉得名於一座橫山,此山在日據新竹州時期被稱之為大背山,現稱為大旗棟山或大崎棟山。今所通稱之大山背,即為此山之背面地區,包含豐鄉村、田寮村、南昌村及豐田村。此地早期經濟乃以筏木和煤礦為主,但現轉型觀光休閒農業為主,並整個規劃為大山背休閒農業區。休閒農業區內除了有許多柑橘園和古蹟外,還有4條生態豐富的主要古道:大崎棟古道、茶亭古道、麒麟古道和騎龍古道,非常適合出遊休閒。

此次蛙調目的為護蛙環境探勘和實體調查訓練,進行路線之起點在頭份林豐鄉道(35鄉道)4.5公里處,即近豐鄉瀑布所在處。豐鄉瀑布是一座高約30公尺的小型瀑布,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小瀑布。瀑布下方為起源於大崎棟山之大寮溪,溪流下游注入油羅溪中,其溪水清澈冰涼,終年有水,為當地重要之飲用水和灌溉水。自瀑布出發,沿著大寮溪左側而上即可到達蛙調路線終點慈明佛堂,路程距離約為1500m 

調查成果蛇類有7條,以青蛇和赤尾青竹絲為最多,皆棲息於喬木上。另蛙類紀錄種類有10種,盤古蟾蜍、日本樹蛙、褐樹蛙、面天樹蛙、布氏樹蛙、福建大頭蛙、斯文豪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長腳赤蛙、澤蛙。至於大山背護蛙主角梭德氏赤蛙因繁殖季節尚未到,所以還未發現蹤跡。

青蛇

為中低海拔山區常見日行性蛇類,無毒,夜間常將身體捲曲成一團,休棲於喬木上。其瞳孔圓形,全身鱗片平滑光澤,體色為綠色,腹面偏黃綠色。常被誤認為毒蛇赤尾青竹絲,而慘遭殺害。以捕食蚯蚓或小型昆蟲為食。

日本樹蛙

樹蛙科之小型蛙種,又稱之為溫泉蛙,雄蛙最大約3公分,雌蛙約4公分。其特徵在背中央靠近肩胛處會有一對短棒狀之突起,趾有吸盤且腹部為白色。分布於全島,普遍常見,繁殖期為每年之210月,雄蛙於繁殖期時體色會偏金黃色。

 

褐樹蛙

樹蛙科之中大型蛙種,為台灣特有種,又稱之為壯溪樹蛙,雄蛙最大約5公分,雌蛙約7公分。其特徵為兩眼到吻端間有一片淡黃色三角形斑,趾有吸盤,虹膜有銀白色或褐色T字形斑。分布於全島,普遍常見,繁殖期為每年之49月,雄蛙於繁殖期時體色會偏金黃色。

福建大頭蛙

叉舌蛙科之中型蛙種,舊稱為古氏赤蛙,雄蛙與雌蛙最大約7公分。其特徵為頭部大且顳肌發達,皮膚有短棒狀突起,眼睛瞳孔為紅色菱形。分布於西部低海拔山區,繁殖期為每年之211月,與其他蛙種不同之處為雌蛙體型比雄蛙小。

斯文豪氏赤蛙

赤蛙科之大型蛙種,為台灣特有種,又稱之為尖鼻赤蛙、棕背蛙、鳥蛙,雄蛙最大約7公分,雌蛙約8公分。其特徵為背部綠色褐色交雜顏色多變,趾端膨大成吸盤,背側褶斷續不明顯。分布於全島,普遍常見,繁殖期為每年之211月。

資料參考來源:

新竹縣橫山鄉公所全球資訊網 、農業易遊網、新竹縣旅遊網、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兩棲類保育研究室

  棲地守護 梭德氏赤蛙棲地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