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蓮花寺濕地位於竹北市與新豐鄉交界的鳳鼻尾山系內,因緊鄰竹北蓮花寺而得名。此地地下水含量豐富,土壤為富含鐵質的黃色細沙,且山坡地易崩塌而形成營養貧脊的陷谷型濕地,一般植物無法自根部吸收足夠的礦物質元素,但食蟲植物卻可藉由捕蟲機制彌補,反而成為適應本地濕地生態的物種之一,並以臺灣種類最多的食蟲植物及稀有伴生植物的生態系而聞名,也是許多植物學者踏查的植物寶地。

蓮花寺濕地食蟲植物保護區範圍共約1.2公頃,目前保育定位為(暫訂)地方級重要濕地,且屬於軍方管制區,若要進入參訪需申請進入許可。

 

食蟲植物的特性

       食蟲植物是一群演化出具有捕蟲及消化蟲體的植物,這群植物比一般維管束植物更能適應缺乏氮、磷的酸性池沼或濕地生態環境,其特徵為

1.引誘接觸:利用氣味、色彩或蜜腺等吸引獵物靠近。

2.困住獵物:具有特化的捕蟲構造,

可將獵物困住。

3.消化吸收:本身能分泌消化液以消化、

吸收獵物。

食蟲植物的捕蟲方式

l.黏蠅紙式:葉片分泌黏液以沾黏獵物,如長葉茅膏菜、小毛氈苔。

2.捕獸夾式:葉片特化成夾子狀,具有感覺毛,經獵物觸發後夾住,如捕蠅草。

3.陷阱式:葉片特化成囊袋狀的捕蟲構造,裡面裝有消化液,如豬籠草、瓶子草。

4.捕鼠籠式:具有囊狀捕蟲構造,若水中的獵物觸碰到開口處的感覺毛時,捕蟲囊會將水連同獵物一起吸入,囊內的細胞分泌消化液進行分解,如狸藻。

優先保育植物介紹

中文名稱

長葉茅膏菜

學名

Drosera indica

科名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分佈

分布在非洲、亞洲、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廣西、廣東等地,生長於海拔600米以下的地區。臺灣只分佈於蓮花寺濕地

保育等級

瀕臨絕滅(Endangered)

性狀概述

一年生草本,莖單生,纖細,經常斜臥生長, 1550 cm。葉互生狹線形,長512 cm,寬13mm,淡綠帶黃暈,葉片上面有會分泌黏稠液體的腺毛。總狀花序與葉對生,長達11cm;花疏生,815朵,花梗1cm長;花瓣5枚白或帶少許紫暈,倒卵形;種子多細小黑色。

 

中文名稱

小毛氈苔

學名

Drosera pathulata

科名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分佈

臺灣北部及東北部山區,如內湖、觀音山、七星山、竹北濕地等,生長在潮濕的山壁,常與苔蘚類混生。

保育等級

 

性狀概述

草本,莖不明顯且很短,上叢生葉子;根細而短,根系不發達,支根較少,不會入土太深。葉基生,通常互生,有時輪生,倒披針狀匙形,葉片向四方水平展開,如蓮座排列,葉芽最初盤旋狀捲曲,可防止水分蒸散,葉基具白色撕裂狀苞片,葉片上面有會分泌黏稠液體的腺毛。夏季至秋季時開粉紅色或白色花,花莖細長,頂端捲曲,總狀花序上的花瓣由上往下依序一次開 1~3 朵,萼片及花瓣各為 5 片,雌雄同株;苞片針形,萼 5 裂,具腺毛;5 枚花瓣呈白或紫紅色,倒卵形;雄蕊 5 枚,雌蕊柱頭 2~6 分歧,玫瑰紅;花柱 3。蒴果長約 0.15 公分,種子黑色、細小,形狀多變。

 

中文名稱

寬葉毛氈苔(金錢草)

學名

Drosera urmanni

科名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分佈

產在亞洲、大洋洲及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於海拔50~1500公尺的坡地向陽處。北部低海拔地區,潮濕草地或山壁。

保育等級

易受害(Vulnerable)

性狀概述

草本,無莖。葉基生,捕蟲葉聚生成蓮座狀,直徑約2~3 公分,倒卵形,邊緣有腺毛;葉柄長 10-15 mm。花序軸長約10~20公分,花瓣五枚,花柱5。寬葉毛氈苔大都為一年生草本,少數可存活2年。

 

中文名稱

長距挖耳草

(短梗挖耳草)

學名

Utricularia aerulea

科名

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

分佈

全島低至中海拔濕地

保育等級

 

性狀概述

捕蟲囊疏鬆排於莖,地下莖及葉上;地下莖絲狀。葉小,線至倒卵狀鏟形。捕蟲囊卵形,囊口具一長喙,喙緣具許多腺體。根生花軸細長,長10-25 cm,少數具鱗片;苞片中著。花常4-10,紫紅色,小花梗極短。蒴果球形,包於宿存花萼內且與之等長。

 

中文名稱

田蔥

學名

Philydrum lanuginosum

科名

田蔥科 Philydraceae

分佈

分布澳洲、馬來西亞、琉球、日本與臺灣。臺灣多見於中、北部少數濕地。

保育等級

接近威脅(Near Threatened)

性狀概述

直立多年生具一短地下莖之草本。葉劍形,側扁,緊密排成2列,7-9條脈,基部具鞘。葉鞘重疊。穗狀花序長,具綿毛,單生或分枝。穗狀花序常單生,具螺旋排列之花。花黃色。花兩性,左右對稱,單生於葉腋苞片內;花被片4,排成2列,外圈2大於內圈;雄蕊1,著生於較大較前花被之基部,花藥捲曲狀。蒴果縱裂成3瓣。

 

中文名稱

桃園草(黃蔥)

學名

Xyris formosana

科名

蔥草科 Xyridaceae

分佈

臺灣特有種,散生於全省低海拔濕地。

保育等級

嚴重瀕臨絕滅(Critically Endangered)

性狀概述

多年生濕生草本。葉基生狀叢生,線形,兩側壓扁,線或箭形;葉鞘邊緣膜質。花序近球形,花排成球形頭狀花序,褐色;花黃色,開放時間短;兩性,腋生於苞片;苞片覆瓦狀排列,褐色;萼片3枚,透明,側面兩枚船形,膜質,中央萼片帽形;花瓣3枚;孕性雄蕊3,退化雄蕊3;子房上位,3室。蒴果,倒卵形,具縱條紋。

 

中文名稱

點頭飄拂草

學名

Fimbristylis nutans

科名

莎草科 Cyperaceae

分佈

臺灣低地潮濕處。

保育等級

極稀有的水生植物,其生存環境已被人類建設大幅破壞,有滅絕的可能。近10年來只有在蓮花寺有採集紀錄

性狀概述

多年生。稈叢生,密集,近圓筒形或不明顯3-4稜。葉基生,無葉身,無葉舌。小穗單一,通常懸垂;花序鱗片螺旋狀排列,長3-5 mm,背面不明顯多條脈;花柱扁平,柱頭2叉。瘦果截面不等2稜鏡形。

 

食蟲植物寫真

長葉毛膏菜葉分叉

長葉毛膏菜捕蝶

長葉毛膏菜捕蛾

長葉毛膏菜捲葉

長葉毛膏菜開花(清晨)

長葉毛膏菜開花(中午)

長葉毛膏菜無性生殖

吃食蟲植物的毛蟲

偷獵物的螞蟻

吃果實的蝗蟲

小毛氈苔

小毛氈苔全紅

小毛氈苔全綠

小毛氈苔開花

小毛氈苔紅花與白花

小毛氈苔罕見三花軸

寬葉毛氈苔

寬葉毛氈苔捕蟲

寬葉毛氈苔之花

寬葉毛氈苔兩個花軸

寬葉毛氈苔與小毛氈苔

長距挖耳草花

長距挖耳草捕蟲囊

長距挖耳草與穀精草

荒野的守護行動

1.      1985年劉月梅老師到新竹女中任教第二年,就聽說蓮花寺地區有很多的食蟲植物〔中山大學的楊遠波教授的相關文獻〕,在蓮花寺公車山腳站(今日牌樓),在此區段發現許多食蟲植物,有金錢草、長葉茅膏菜、小毛氈苔等,密度大於100棵/平方公尺。

2.      19973月新竹分會成立,劉月梅老師擔任分會長,同年調查發現蓮花寺溼地因西濱快速道路開挖、休閒區域增建、攔砂壩興建,造成地下水量減少及棲地破壞,沙質旱地的植物入侵原來的食蟲植物棲地,原本遍地的長葉茅膏菜僅存約50株、小毛氈苔的棲地面積也逐漸縮小、寬葉毛氈苔剩不到30棵。

3.      有感於臺灣野地食蟲植物的大量消失,荒野多次向新竹縣政府陳情,說明失去此臺灣僅存的食蟲植物最大原生棲地的嚴重性,縣府終於在1998年正式委託荒野執行復育工作,初期以割草為棲地經營管理方式。

4.      20061 月採用總會濕地組陳德鴻復育濕地植物的經驗,首度以翻土擾動的方式復育食蟲植物,先以割草機割草,再使用中耕機及志工用圓鍬全區攪拌翻土,並以腳踩動泥漿,當年5月就有數百棵的長葉茅膏菜萌芽。此後固定利用每年冬季割草翻土,持續觀察每年約保持在300 多棵的數量,族群發展逐趨穩定。

5.      2016-2017年與學術單位合作,對標的植物進行繁殖及學術研究,並將研究出的結果應用在棲地管理以及醫藥等用途。

6.      2017年的經營管理模式是將該溼地設定為種源庫,透過有效的棲地管理模式,來維繫蓮花寺濕地內的標的保育植物族群能穩定存續。

7.      2017年規劃與國立科學博物館、臺灣博物館等國家級科學教育單位合辦食蟲植物展覽,期望能將這塊珍貴溼地上的稀有植物介紹給國人認識,讓國人能多體認生物的奧秘,體認環境保護及物種保育的重要。

8.      持續透過辦理工作假期、科學及環境教育活動,讓更多的民眾認識食蟲植物和棲地的生物多樣性。

復育前

       復育後

做標記

挖土

除草

冬季進行全區割草

志工協助清除割下來的草莖

志工在土石掩埋區進行移植工作

志工在樣區內進行撒種工作

裝設微氣候測量儀器

志工協助挖取檢測用土樣

志工協助從取樣井中取出水樣

參與志工

20154月舉辦「與荒野趴趴走~

走入食蟲植物的世界」

20161月臺北棲地志工參與

蓮花寺棲地維護工作

20173月新竹縣國民教育輔導團

參與蓮花寺棲地維護工作

  棲地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