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海茄苳/2009.11.08.
|
|||
|
|||
作家陳銘磻所規劃的那羅文學屋,屋旁溪邊原有文學步道,2004年被艾莉颱風沖毀,回歸自然樣貌. |
|||
寧靜的山谷 照片提供:錦城 |
|||
|
|
||
座落在文學屋旁的青蛙石民宿,保有山谷的寧靜與開闊的視野,就在內灣往前7.6公里的仙境(偷偷的告訴您一個人住宿含早餐才400元喔),入夜邀集三五好友在此小憩,偷閒半日,想起嚴長壽先生的旅遊三個境界:走馬看花、深度旅遊、無期無為。屋後有山、屋前有清澈的那羅溪水,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溪水加上輕鬆的心情,此時此刻還有什麼好計較的。 |
|||
|
|
||
大家都說左邊這一顆大石頭像青蛙,我倒覺得右邊泡在水裡這顆小石頭更像,你說呢? |
|||
|
|
||
冬季的那羅溪水不多,就是清澈舒爽,溪中遍佈大小岩石, 溪水不停的川流期其間,有一種奔放與流動的美感. |
|||
|
|
||
早晨的溪邊芒花迎向和煦的晨曦,山芙蓉也在石縫中爭相開放! |
|||
|
|
||
復興煤礦,及礦坑旁的土地公,與當地的生活信仰不搭調,顯示這裡曾經有平地人聚集生活,採礦,如今礦坑已經封閉,平地人也離開了,難得土地公仍有人整理與上香. |
|||
|
|
||
當地保育協會理事長張念軍先生,特地陪我們走訪當年的工寮與建築,政府也將硬體的部分復舊, 只是缺少軟體的經營,張先生正用心聚集當地有心人,也期盼更多人進來停留。 |
|||
|
|
||
枯死的山黃麻尤挺立山區伴著西斜的殘月、岩石上盛開著台灣何 首烏, 那羅山裡無處不是美,只盼您別匆匆路過。 |
|||
|
|
||
由五部落遠眺那羅最熱鬧的三部落,基督長老教堂明顯的矗立山谷中, 山裡的信仰中心,教會長期的用心經營已經紮根在山裡住民的心裡。 |
|||
|
|
||
山裡的人們熱情開朗的招呼, 培力營召集人渟渟忍著待產的身軀陪同走訪,一切都只是期望守住這裡的純真。 |
|||
|
|
||
昨日盛開的山芙蓉如今已閉合,今晨仍有花朵接續開放。”生命是一個歷程,儘管悲歡起伏, 最精采的戲碼已過,就讓他在掌聲中落幕;生命是否精采,全看他曾綻放的光度”(摘自村童野趣) |
|||
|
|
||
2004年的艾莉颱風,曾經帶來大量土石,溪邊的人工建築一夕間都被大自然收回, 文學步道、愛亞小徑都成歷史,曾經興盛一時的喜嵐餐廳如今也在荒草中供人憑弔。 |
|||
|
|||
結束一天的那羅遊蕩,培力營的夥伴,來到葉已落盡的山櫻樹下, 享受溫馴的冬陽日照,思慮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