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地簡介

基 本 資 訊

行政區域:橫跨新竹縣橫山鄉豐鄉及豐田村

地理座標:經度 121.144202, 緯度24.690869

海拔:300~350 公尺

面積:豐鄉村(5.0平方公里), 豐田村(6.1平方公里)

       橫山鄉以礦場、林木起家,早期煤礦、伐木業相當發達,山林裡仍保留相當多杉木、油桐樹,農業古早有橫山梨、山背茗茶,現今以柑橘、蔬菜為大宗。
       境內包含力行村、大肚村、新興村、沙坑村、福興村、內灣村、豐田村、豐鄉村、南昌村、田寮村和橫山村等11個村
       大山背屬於新竹縣橫山鄉,早年由芎林、竹東遠望橫山,數座大山有如屏風橫陳在前,自古就有「橫山」之稱,而大山背之名由來則是因為日治時期稱橫山為「天背山」,也有大山之背的意思。
       大山背於1871年(清同治10年)由鐘石妹等來此開墾,早期有番仔林之稱,因此地原為原住民活動地帶,先民至此開墾期間,還曾暴發數次衝突;1888年(清光緒14年),劉銘傳曾丈量全台土地,當時的紀錄大山背已有約二十甲的水田與園地,人口約有500 人,建有草寮、大樹榕、新公館、騎龍…等聚落。

地 形 態

       山區溪流及產業道路與已開發觀光區域。本區為一個開發過的山坡地,由於區內的水量豐富、水文完整,故其林相仍非常完整。在果園地區以各種柑橘類作物栽植為主,廢耕地及河谷兩岸已演替成完整的次生林。

發現棲地歷程

       新竹分會的蛙調小組志工自2008年開始在大山背做兩棲類調查,發現梭德氏赤蛙從山林遷徙往溪流繁殖的過程中,面臨幾個艱難障礙。第一是馬路,觀察記錄中,短短幾十公尺的馬路上就有上百隻梭德氏赤蛙的屍體,其中許多是抱卵的母蛙。牠們為了到溪流中,經過馬路慘遭輾斃。第二個障礙是馬路旁的護欄過高,許多青蛙被擋在護欄邊無法到達溪流。第三個障礙是附近溪流經過歷年的整治工程,河床與馬路的落差高度超過5公尺,且水泥壁面陡直,對視力不佳的青蛙而言有如斷崖一樣危險。

梭德氏赤蛙介紹

物 種 簡 介

       梭德氏赤蛙的大小約46公分。鼓膜周圍有一塊黑褐色的菱形斑,並形成一個黑眼罩。背部褐色或灰褐色,有一個小小的八字形黑斑,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細長明顯的皺褶。但由於體型不大,又生性隱密,平常不容易看到牠們。不過在每年9月和12月,牠們會成群結隊,一起遷移到溪流裡進行生殖活動。

生 態 習 性

梭德氏赤蛙在溪流繁殖,叫聲往往被流水聲蓋住,所以雄蛙沒有外鳴囊,不以叫聲來吸引雌蛙接近,而採用主動搜索的方式,抱住身旁大小看起來像雌蛙的個體,然後再發出細細柔柔的求偶叫聲「嘖」表明心意。可是雌蛙的數目實在太少了,經常一、二百隻雄蛙搶幾十隻雌蛙,所以心急的雄蛙常常判斷錯誤抱到隔壁的雄蛙。牠們很盲從,只要有一隻雄蛙展開行動,周圍的雄蛙馬上會不甘勢弱、不明究理的跟進,因此常看到一堆雄蛙莫名其妙的爭成一團。等到被抱錯的雄蛙發出「給」釋放叫聲,告訴對方我也是公的時候,大家才會一哄而散,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卵塊呈球狀有黏性,經常黏在石頭底下。蝌蚪腹面有吸盤,幫助牠們適應溪流生活。

1.鳴叫時間間隔 0.692±0.12(秒)

2.鳴叫長度 0.324±0.167(秒)

3.主要頻率 2228±136.723(Hz)
 

梭 德 在 大 山 背 的 分 布 區 域

棲地現況與威脅

生物資源

環大山背山而行,山上以野桐、山麻黃、五節芒、鵝掌材等多種次生林之常見植物為主。林內則散生申跋、月桃、風藤、野牡丹等植物。在路邊兩旁則以昭和草、大花咸豐草、紫背草、紫花藿香薊等植物為主。

       螢火蟲全世界近二千種,台灣有40種以上,生物學分類鞘翅目螢科,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

       兩棲類2008年開始之兩棲類調查共記錄 17種青蛙:梭德氏赤蛙、長腳赤蛙、斯文豪赤蛙、貢德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小雨蛙、臺北樹蛙、莫氏樹蛙、褐樹蛙、布氏樹蛙、面天樹蛙、日本樹蛙、艾氏樹蛙、澤蛙、福建大頭蛙、盤古蟾蜍以及黑眶蟾蜍。

大山背逃學步道植物名錄

序號

植物名稱

序號

植物名稱

1

洋紫荊

19

相思樹

2

柳杉

20

赤車使者

3

杉木

21

金狗毛蕨

4

梢楠

22

 月桃

5

樟樹

23

姑婆芋

6

斑花青牛膽

24

山芋

7

臺灣及己

25

筆筒樹

8

東亞魔芋

26

臺灣桫欏

9

山油點草

27

捲柏

10

櫸木

28

烏心石

11

圓果秋海棠

29

腎蕨

12

懸鉤子

30

東方狗脊蕨

13

青苧麻

31

大葉溲疏

14

千年桐

32

車前草

15

水芹菜

33

木賊

16

血藤

34

長梗紫麻

17

烏來月桃

35

芒萁

18

梢楠林

36

白千層

此處面臨之威脅

野溪整治及觀光開發及鄉道噴除草劑對當地生物有極大的威脅。

荒野的行動

       200810月,新竹荒野蛙調小組在大山背產業道路發現大量因為過馬路而慘死的梭德氏赤蛙屍體,包括許多抱卵的母蛙。因為近年山林開發產業道路修建,溪流被整治成水泥化,梭德氏赤蛙的繁殖受到嚴重的考驗。2009年開始為了保護繁殖季的梭德氏赤蛙,新竹荒野發出「護蛙召集令」,召募志工們每天晚上排班到大山背幫青蛙過馬路 」。

護蛙路段示意圖

歷年護蛙紀錄簡表

Ø 2015年取得縣府同意,認養與維護梭德氏赤蛙出沒路段的排水溝(長度約200公尺),並號召志工與募款,將山溝以較不破壞生態連續性的砌石方式進行修復,而聯華電子也出資贊助機械挖除水泥塊的費用。

Ø 2016年每個月招募志工協助維護梭德氏赤蛙棲地環境。

Ø 2017年重新與縣府協調認養路段,認養橫山鄉竹340K~0K+140、竹354K+210~4K+860(竹354.5K里程牌前290公尺、後360公尺),長度合計790公尺,認養期間為201711日至20191231日止共計3年。

2017年認養路段示意圖

354.5K里程牌

認養告示牌

認養起點一 認養起點一告示牌
認養起點二 認養起點二告示牌
認養起點三 認養起點三告示牌
砌石路段 砌石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