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團∼活動型態】

 

分團活動內涵   分團之例行團集會  分團之特別團集會  分團生活規律

一、   分團活動內涵:

(一)     育成會

「育」指的是孕育、哺育和培育,「成」是成長和養成的意思;育成會是以實際行動積極去協助各分團成長的成人組織,透過荒野親子團的三生教育,營造一個自在、安全的學習環境,啟發孩子感官與心靈的覺知能力,讓孩子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世界。

為達荒野親子團之宗旨,育成會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規劃成人教育活動,除了為導引團隊蓄積足夠與堅實的人力資源,育成會亦需擁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活動,藉由有系統的課程由初步的學習進而認同、投入、到最後的回饋,都能成為荒野的終身志工。(請參考荒野志工培訓辦法之必修課程)

(二)     小蟻團

體驗與發展的小蟻團是第一階段,以幼稚園大班到小二的稚齡兒童為招收對象,主要的活動目的是在充分運用稚齡兒童的人格特性,提供適合此年齡兒童身心成長之活動,營造一個在家庭、學校之外親近自然、探索自然、喜愛自然的環境空間。從快樂的遊戲中,體驗學習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分享群體生活的樂趣,並培養嘗試的勇氣。

這個階段的活動重點應放在孩子的適應力和社群能力的培養。為了學習良好的社會能力,小蟻階段必須確保孩子能與其他人互動,先決條件是孩子能有開放、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心。

(三)     炫蜂團

感受與分享的炫蜂團是第二個階段,以國小三到五年級年齡層的小朋友為招收對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團的形式建立小朋友全面性的自然生態概念,培養親近自然的興趣,激發探索自然的動機,從人與人和人與自然的互動中學習相互尊重、欣賞。

這個階段的活動重點在好奇心的激發,訓練孩子跨領域的知識運用,探索興趣,多元認識自己。讓孩子有做為孩子的自由,允許他們有時間、空間玩耍,親近大自然、探索生態奧秘、提升欣賞與創意能力等等,而不是從小就逼迫他們累積知識和學習技巧。

(四)     奔鹿團

探索與思考的奔鹿團為第三階段,以小六到國二年齡層的青少年為招收對象,名為「奔鹿團」,主要的活動目的是透過小隊的形式鼓勵青少年運用過去所累積的知能基礎,依照個人興趣去發展,進行不同生態棲地的深入探索、討論、彙集與分享,並能以小隊為單位,發表其觀察成果。

活動重點將轉移到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知識。讓孩子養成主動、好奇的精神,並且喜愛學習。讓他們能夠發現問題並同時養成解決問題能力,因擁有自信而快樂。

(五)     翔鷹團

關懷與行動的「翔鷹團」為第四階段,以國三到高二年齡層的青年為招收對象,我們期待這個階段的活動重點是協助青少年累積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具備足夠的膽識與氣魄,有智慧面對各種可能的困境;有能力即時判斷應變,可獨立計劃、進行更深入、持續的自然觀察、探險和環境守護。並能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支援、討論、分享,發表個人觀察成果,同時將其心得經驗回饋給其它分團,成為他們的學習對象,建立良好的典範。

二、   分團之例行團集會:

例行團集會為親子團常態性之主要活動模式,原則上每個月舉辦一次,依照年度行事曆所製訂之日期、地點實施。

(一)     育成會:

1、 育成會須盡可能安排認識荒野講座、環境相關議題、荒野親子各分團活動介紹、自然體驗與生態知識課程等有系統的培訓課程。亦可穿插個人專業領域與親職教養、生活經驗分享等軟性內容。

2、 積極協助團集會活動進行及擔任團務工作分工之義務,活動進行中遵守活動原則以做為孩子們的身教,參加團務相關會議,了解會務。

3、 為了維持團體的單純,親子團活動應避免之話題及行為:

政治議題: 我們鼓勵公民參與政治,但親子團活動場合請避免強調個人政治立場與激烈談論政治議題,尤其與意識形態相關的議題。

宗教議題: 我們尊重不同宗教信仰,但親子團活動場合請避免談論宗教議題,尤其避免從事傳道或吸收宗教信徒行為。

族群議題: 我們歡迎不同族群家庭,但親子團活動場合請避免談論族群議題,例如省籍、種族、國籍等,尤其是帶有歧視意味之談論觀點。

商業議題: 我們歡迎不同行業家庭,但親子團活動場合請避免主動進行商業行為,例如營利、招生、推銷、直銷等行為。如因需要而提供個人專業服務則不在此限。

金錢議題: 我們不反對具急迫性之小額週轉,但親子團活動場合應避免發生大額金錢借貸,尤其避免招募互助會、私人招募投資等行為。

(二)     小蟻團:

小蟻團主要的活動內容,是依照不同的季主題、月主題設計活動,以唱跳、演劇、說故事、美勞、遊戲,或以一個固定且安全的活動範圍讓小蟻自由的探索、觀察或純粹玩耍等形式進行,透過這些多樣且趣味化之活動形式,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循序漸進的開發他們的潛能,去發現自然;學習自然;從自然體驗中獲得啟示;逐步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特質與親近自然的能力。

(三)     炫蜂團:

以深受這個年齡層孩童喜歡的遊戲、故事、唱跳、演劇…為主,這些活動均按年度、月份活動主題規劃設計,每個活動都有其活動目的及意義。活動設計者將自然觀察所應具備的人格特質及各種能力,逐次漸進的融入活動中,期讓小朋友在有趣生動誘人的活動中快樂學習與成長。

˙生態遊戲: 以美國自然教育家約瑟夫.柯內爾(Joseph Cornell)先生所創之「順流學習法」為主要參考依據,並輔以目前國內環教界所設計之環教活動,利用生動有趣之遊戲,導引小朋友去接觸自然、發現自然,建立自己與自然間的第一手經驗。

˙體驗遊戲: 藉由活動讓小朋友學習人際溝通、問題解決、受挫因應、團隊互助、信心重建等方面的體驗亦十分重要。體驗遊戲的設計是讓小朋友在活動中,體驗個人與群體間的相對關係。也藉由活動衝擊其心思意念、價值觀、習慣、思考模式、行為慣性,來提昇個人整體人格發展。

˙自然探險: 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如穿越森林、攀岩涉溪、夜間觀察…等具挑戰性的自然探險活動,希望藉由親身體驗、接觸與認識,一方面磨練意志力;一方面鍛練體魄,進而克服心理障礙,欣賞大自然豐富多樣的面貌和奧秘。

˙自然故事: 藉由故事人物(或動、植物…)的事蹟,擴展小朋友的想像空間與視野,並產生良好的示範作用。

˙快樂唱跳: 快樂的活動氣氛將可提昇學習效果,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為活動的最佳調味料。

˙自然創作: 大自然到處充滿唾手可得的創作材料,如岩石、枯枝、枯葉…等,若稍加指導小朋友即可利用自然物或資源回收物盡情發揮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同時繪畫能力的培養亦將有助於自然觀察的圖像記錄。

˙生態劇場: 肢體語言的表達,透過演劇的編排與演出凝聚小隊感情,展現其對自然事物與生態習性的細膩觀察,分享其觀察成果及來自大自然的啟示與感動。

˙自然觀察: 自然觀察是持續性的活動項目,小朋友必須選擇一種自然生物做為觀察對象,長期持續的觀察與記錄,並於活動中陸續發表其觀察心得與感想。

˙充電時間: 本時段將邀請荒野解說員或專業人士授課,主要以充實自然知識及技能為主,內容有認識自然朋友、野外守則、野外技能、自然攝影、緊急救護…等。

˙小隊時間: 每月在團集會中將會有約二十分鐘的小隊時間,由小隊導引員引導進行小隊事務的討論與執行。如小隊分享、小隊作業討論與製作、技能練習…等。

(四)     奔鹿團:

以深受青少年朋友喜歡的體能挑戰、野外探索、活動籌劃、同儕互動…為主,這些活動均按年度、月份活動主題規劃設計,每個活動都有其活動目的及意義。活動設計者將成功自然觀察家所應具備的人格特質及各種能力,逐次漸進的融入活動中,期讓青少年朋友在有趣生動誘人的活動中快樂學習與成長。

Ⅰ、 奔鹿活動原則是把自主權交還給孩子,由導引員協助或孩子自己設定目標,再決定如何逐步完成目標及過程中所有必要的學習,在學習這條路上,我們不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者,而是與孩子一同探索學習的參與者。

Ⅱ、 針對每位孩子的特質,陪伴與引導孩子們,在自然中探索:我是誰?在閱讀、視聽、旅行、人際、環境間,發現生命的價值。透過獨立自主、團結合作、樂觀自信、身體力行的學習階段,學習觀點、創意、寬容、善良、改變、學習、合作、領導,這八件人生基本能力。

Ⅲ、 對於奔鹿階段期待能夠逐步協助孩子養成以下的五項能力:

˙ 獨自探索世界:德國的漂鳥精神鼓勵年輕人勇於自我挑戰,用足跡來探索世界,這應是年輕世代的權力,也是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體驗。

˙ 建立對知識的好奇:為了銜接炫蜂的學習,知識觸角的擴展將成為基礎能力,然而填鴨式的知識傳遞毫無意義,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的好奇與探索的動力是否被啟動。

˙ 具備探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奔鹿將以「參與式學習Active Learning」做為主要的學習模式,透過討論與實作等方法去尋求問題的解決,這不單能加深孩子的印象,更能讓孩子自我觀察並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

˙ 找到解決方法與他人溝通: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將自己的觀點解釋給同儕聽,或為自己的意見辯護,並理性的尋求他人認同與支持將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不同意見的理解與包容也是溝通過程不可或缺的,惟有同儕間互相提供回饋意見,歷經激盪、磨合、修正而產生的共識,才是觀察群體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

˙ 培養創造力,用嶄新思維看問題:在瞬息萬變的社會裡,如何跳脫慣性思考的框架,用一種嶄新的思維看待問題,並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式,創造力將成為提升生存能力的利器,奔鹿階段更需要協助孩子重新看見或找回的這項本能。

Ⅳ、 大自然隱藏著無窮盡的智慧,是一本值得用一輩子學習的百科全書,人生所需具備的種種能力都可以從中求取,因此奔鹿最好的學習場域應是在戶外。但不要誤將奔鹿侷限在狹隘的對自然或人為環境的認識與理解。在完成所有活動的過程中,更重要的學習包括自身能力的提升、與他人互動、參與社會的能力,還有時間管理、解決問題、蒐集資訊、有效運用資訊的能力,引導孩子願意擁抱改變、勇於創新,能夠自我設定目標、策略,然後逐步去追求實現的精神,將會是奔鹿階段的重點目標與挑戰。

(五)     翔鷹團:

翔鷹團尚未正式成團,但基本概念是鼓勵個人行動計畫之策劃與執行,仍將以鷹群為單位,自主性的互相支援、討論、分享,定期聚會發表個人行動成果,同時將其經驗回饋給其它分團,成為他們的學習對象,建立良好的典範。因此這個階段的活動重點是協助青少年具備基本社會能力;擅長合作、能適應快速變遷的世界;成為既能獨立思考又能群體合作的人。成人行動指導人(成鷹)要引導他們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找到自己的人生,同時有能力為改善我們的環境付出關懷與行動,或成為荒地守護員,繼續長期觀察、記錄及參與環境守護行動。

三、   分團之特別團集會:

特別團集會是指離開固定活動場地到不特定地點所進行的集會活動,將依該活動場地的環境特色或主題規劃適合之活動,也有可能是多日型活動,每年至少舉辦二次以上。

主要活動有自然探險旅行、自然體驗營、配合荒野之大型活動、各解說定點自然觀察、社區訪問調查、綠色生活地圖製作、國家公園學習之旅或参訪其它環境教育相關設施與場所為主。小蟻活動力強,自我照料能力尚不足,在規劃這類活動時須特別留意安全措施之周全準備。特別團集會屬於移地施教之正式活動,也需要安排不同主題學習,萬不能淪為玩樂性質之旅遊型態。

四、   分團生活規律:

生活規律之推行是為了親子團成員在生活中落實自我成長、與人互動、生活實踐與守護行動等四個面向之行為準則。生活規律不是教條,抑或是外在的形式約束力量,而是一種自我期許的生活態度與行動。

生活規律均是以第一人稱作為開頭,「我能夠」或「我願意」是代表著發自內在的自發性驅力,也是一種時時的提醒。它不是「完成式」而是「進行式」,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願意發自內心從當下開始自我改變,朝著規律所指引的方向在生活中調整觀念、改變行為,內化成一種自我約束的力量,即使是小小的改變都值得鼓勵,這才是規律的真正意涵。

(一)     育成會生活規律:

1、我願意終身學習,內外兼修與實踐。

2、我願意真誠待人,接納包容與感恩。

3、我願意回歸自然,樸實樂活與知足。

4、我願意守護環境,尊重關懷與行動。

(二)     小蟻團生活規律:

1、我能夠喜歡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

2、我能夠欣賞別人,學習別人的優點。

3、我能夠尊重生命,珍惜所有的生物。

4、我能夠愛護環境,寶貝我們的地球。

(三)     炫蜂團生活規律:

1、我能夠尊重生命,不傷害其他生物。

2、我能夠關懷自然,不違反自然法則。

3、我能夠生活簡樸,不增加環境負擔。

4、我能夠感恩惜福,不浪費地球資源。

(四)     奔鹿團生活規律:

1、我能夠獨立自主,接受自我的挑戰。

2、我能夠團結合作,尊重他人的想法。

3、我能夠樂觀自信,培養正向的思考。

4、我能夠身體力行,保護我們的地球。

(五)     翔鷹團生活規律:

1、我願意面對挑戰;超越自我。

2、我願意隱藏自己;成就別人。

3、我願意謙虛為懷;師法自然。

4、我願意無私奉獻;關愛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