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城  :徐瑞仙、吳錦城 97-07-29

香山區茄苳里的老房子

  這天我又再次走草漯街,轉入左邊一條下坡的小路,想再去補拍一戶三合院老屋,停了車走沒幾步路,眼睛隨即讓前面的景物吸引住,哇!這不就是以前小時候我們家稻田邊常看到的土地公枴嗎?我趕緊停下來為祂拍照留下記錄。

馬路旁的土地公拐

  土地公枴的作法,通常是取一根竹子或竹片或蘆葦,剖半之後夾放金紙及3枝香(南部才有,北部只有金紙沒有香)插在田邊。以前的人認為土地公的年紀大,行動不方便,所以體貼地作了一支枴扙給祂,讓祂在巡視田地的時候可以方便行走,金紙則作為答謝土地公保佑的禮金,希望土地公能賜與農民榖物豐收,安土地公枴還有一項重要目的,就是在告誡好兄弟們這塊土地是土地公的轄區,不可隨便入侵,以免作物受到破壞,另一方面也可靠著辨認土地公枴,劃清田地界線。

     我曾經詢問過很多地方上的耆老,對於土地公枴的典故,能說得出緣由的並不多,很多都是只知道插立的時間,並不知道如何稱呼祂及為何而插,再則因為南部、北部人插立的時間及造形也有所差異,東部花蓮人就更是少見了。可能是地形和先民聚落形成,在北部比較密集,收成也顯然較多,東部聚落較零散,作物收成較少有關。

水田邊的土地公拐

  「只要插了土地公枴,土地公就會來幫忙巡田喔!」插土地公枴是台灣祭拜土地公的習俗之一,在早期的農業社會,土地公之於農民的關係十分親近,也才有「伯公」的暱稱,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農作物收成好壞,對生計影響很大,顯然自然界中種種無法抗拒的變數,樸實的農人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土地公身上,希望土地公可以幫忙巡視田裡的農作物,並保佑風調雨順、年年豐收。

  所以每年在北部(竹南、新竹)農曆55日端午節,南部嘉義、雲林等地為農曆815日中秋節,南、北部人插立時間不同,農民就會製作土地公枴到自家的田裡祭拜土地公,然後插在田埂邊,希望給祂當枴扙,可以幫忙巡田趕走蟲害,保佑榖物年年豐收,原來815日同時也是土地公得道昇天的日子,在台灣傳統的歲時節俗中有「春祈」和「秋報」兩項習俗。

「春祈」指的是在農曆2月初二(土地公生日),祭祀土地公祈求雨水充足、人和年豐。

「秋報」則是在農曆815日答謝土地公的保佑,能如願豐收過一個好年冬,所以每到中秋節時,農民除了會準備月餅和麻糬祭土地公以外,還會製作土地公枴送給年事已大的土地公,讓祂可以拄著枴扙行走。如此看來南部人815日插立可能是因這典故,北部人55日則有待查證。

安土地公拐的老農婦 茄苳里當地農田

  我家住「水田街」名字聽來就十分農村,父親那時務農非常辛苦,農田就在路兩邊,在民國60年前的水田街尾,僅零散幾戶人家,整條馬路兩邊可以說綠油油一大片稻田,更早時是石子路,兩旁一整排木麻黃一直通往湳雅、舊社、頭前溪,小學放學時,不時可看到農人駕著牛車漫步回家,調皮的(打赤腳)男生就會從後面跳上牛車搭便車,農人只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原來牛車主人是那小男孩的父親)。有時候也會出現一部牛車上搭滿了男、女學生的溫馨畫面,那聽話的水牛依舊漫步走著走著

  這些是我小時候的記憶,只是隨著時光變遷,水田街尾在大潤發賣場進駐了之後,已經走入另一番景像,天天車水馬龍,空氣品質當然大不如前,行走起居開始不舒服,讓人感嘆如此的進化,對「人」真的值得嗎?舊時稻田邊土地公枴的蹤跡,人們也已經淡忘,無從追憶,但是,土地公並沒有離開我們,祂仍然守在我們身旁及我們的家園,「伯公」依舊保佑著我們。

自然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