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寮步道自然觀察隨筆 

十解仙草   2005-09-13

 

 在這秋高氣爽的早晨,一行人拼了兩部車前往峨嵋獅山遊客服務中心,服務中心建築物是從前的獅山國小校舍改建;待夥伴們到齊隨即開始今天的自然觀察。

 

 穿過「歇心茶樓」,據說為當年獅山國民學校所興建之教師宿舍改建而成。沿著階梯往下走,一過橋左邊是潺潺清流的六寮溪,河床上散佈著壼穴;壺穴的形成是河流中挾帶砂礫磨蝕河床所產生的圓形凹穴。急流中伴生渦流,砂礫在石頭凹部內受到水流的沖擊而轉動,經過年代久遠的環迴旋轉,當洞穴愈來愈深和圓的時候,便成了壺穴,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旁的茄苳樹立在橋邊,像似六寮步道的主人般,歡喜的迎接我們;清澈的溪水裡,群聚好多好多喜歡居住在溪流中、上游水溫比較冷的溪魚,有身上背條銀帶的苦花,有斑馬條紋的石斑,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的溪魚。

 

  沿著六寮步道向前走去,左邊是陡峭的岩壁,右邊則是六寮溪,岩壁上有棵水麻頃瀉而下;旁邊接著從油桐樹幹上懸掛而下的風藤,葉片上佈滿網紋葉脈,風藤的綠色穗狀果實好像檳榔的荖葉,倂垂下來的還有果實像極了小玉西瓜的王瓜。過了岩壁的坡地上有為數不少的山棕,典型的熱帶植物裂葉,就像人工撕裂般不規則的小葉緣,只有葉尖部分是三片相連著。向右轉過身來,接近路面的地表質層上,開著幾躲浪漫紫花的倒地蜈蚣,在沒有花季的中秋平添一抹色彩。

 

  兩棵並肩的油桐樹筆直的矗立在溪畔,油桐樹身上讓葉形與莖藤都很大的香港針房藤擁抱著直線而上,其中也伴隨著神似柚子葉的柚葉藤,柚葉藤其特殊的單生複葉,同樣在油桐樹身上攀爬而上。油桐樹下有棵台灣山香圓,葉形革質長卵形,有細小鋸齒缘。緊鄰著的澀葉榕,粗糙的葉面上凸起顆粒蟲瘿。再走兩步發現路邊山棕的小葉背面,蜜蜂們正築著蜂巢。向前轉個彎忽地開闊起來,對岸開著白色的野薑花,清香的花香味迎面撲來。

  姑婆芋在此處是大宗,整個邊坡展示著一支一支明亮綠傘;它的大型圓葉是先民上山農作時最佳臨時雨具。往前走有幾棵性喜潮濕的水同木,樹幹上有滿滿帶柄從葉腋生出的榕果,榕與蜂相互依存的現象隨時可見;有些水同木住著帶刺有鵝卵形葉片的拔葜,還有出租給伏石蕨的。

 

菊花木也出現其中,它因其莖橫斷面的木質部和韌皮部交錯,呈現出菊花狀的造形而得名,它的葉形尾端常分叉裂開,好像燕子尾巴,就外形來說應該也可以稱為燕尾藤吧。血藤就像個老大哥般,帶著它特有的大小心形脈三出複葉,及粗壯的木質莖幹高高懸掛在油桐樹群間,兩樹拉起的血藤莖條好像有意召喚夥伴們玩跳繩。就連日本人稱為猴溜的九芎,也掛滿拔葜與柚葉藤。

 

 這裡的爬藤植物眾多,它們和其他樹種相互依存、互相競爭、各司其職、各展身手,發揮各自的特性與本能,順便搭起森林中動、植物與昆蟲的天橋與鵲橋,產生了森林的共生關係,也豐富了其中的色彩,相對孕育出豐富的動物與昆蟲。千萬不要以為藤本植物盤附在樹木上,會把樹木壓垮,因而將其砍除,這對自然生態是很大的破壞。其實,自然界中任何生命都有其天性,有其生存機制,其互動是歷經千萬年來所形成的平衡,我們只需盡情的享受大自然就好。

 

 古道兩旁除了眾多的爬藤植物,岩壁上因潮濕環境,長滿了地衣地錢,地錢本身沒有維管束,它是白堊紀時期至今的植物,比蕨類更早;同樣在岩壁上的岩生秋海棠,小小的植珠上開出粉嫩叫人愛憐的小花;一旁土坡上的台灣鱗球花正如其名;還有花長於葉腋,葉會包莖的台灣穿鞘花杜若也開著小白花;因果實像腰子形狀的腎厥也湊著熱鬧;海金沙只見小小幼株,沒看見堪稱世界最長的纏繞葉。

在這裡發現有許多低矮的草本植物葉片上,靠近葉緣的地方佈滿水珠,天氣是秋陽高掛並未下雨,細問之下才知此處環境陰鬱,植物在夜晚由根部吸收大量水分,植物本身無法儲蓄水分,於是將過多的水份從葉片排出,這是植物的生存之道。

 

 有一大型蕨類,葉莖塊狀,葉叢生,其基部各有托葉二片,葉片老化脫落後,托葉仍繼續存在,經過多年後,許多托葉聯合起來,便形成一個大團塊,好像是一個蓮花座,它就是觀音座蓮蕨;在眾多蕨類植物裡,傅氏三叉蕨葉形大好認又醒目;大頭艾納香是菊科爬藤植物,可惜不是花期。

 

沿途路邊不起眼的小葉冷水麻,它經常不打招呼便進駐你家花園或盆子上,雖然如此開著小小花的小葉冷水麻還是滿可愛的。有幾棵很像颱風草的植物,原來是葉子似船般的船仔草,仔細看看大型葉片下還有累累果實;陡峭的山坡上垂著台灣蘆竹;步道將盡路旁有棵樹形優美的山黃麻;溪谷往橋面伸出一棵樟葉槭,葉形與樟葉相似但沒有樟樹的特殊氣味;旁邊台灣山香圓木薑子交錯倂立;另有一特殊現象:那就是白肉榕的樹幹及其氣生根緊緊纏住破布子樹,看似相依相偎,其實這非破布子樹所願,而是榕屬植物特殊的生存方式。

 

 一個森林的形成有其環境因子與自然的生存機制,無須人類過多干預、開墾及砍伐;透過生態解說讓民眾對生態保育、環境保護有所醒思,這是義無反顧的事。

自然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