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第三次去蘭嶼,蘭嶼的美在於一種慢速及不同的人文思考。

作者 鐵衫。佑銘/2006-07

  我們這群閒人每次都帶著單車到這個漂亮的島嶼旅行,有人很高興甚至說蘭嶼很適合騎單車,有人確是很不以為然,認為我們不給當地人賺錢。過去我們頂多帶個單車提個小背包就夠我們待上一週,最近兩年我們開始迷上潛水,那自然所要帶的傢伙就得用大背包裝了。
  中午時分,碼頭上到處是等船的人潮,大多數還是抱持這一、兩日遊及到此一遊的心情到訪蘭嶼,不過他們卻是我們能搭此船的主要人物。這時候那種自己來的小團體便格外引起興趣,當然我們的潛水用具及組裝單車也是眾人圍觀的焦點囉! 這些年的旅遊那種新鮮感已經不再,倒是那種隨遇而安的心情去欣賞別人的觀點及體驗生活。或者就像摩洛哥鄉村的人,生活的艱苦所洗鍊的眼神,即使是那驚鴻一撇,也在我心中留下痕跡,久久不能消失。
  今天的海浪非常的平,大夥都在甲板上待著,哲偉甚至也不戴帽子了所幸就讓自己曬個夠,看來大家都有心理準備這次要曬個夠。一到港口,那熟悉的 海燕窩阿伯的廣告聲便知道蘭嶼到了。   蘭嶼,這個鹿野中雄(日據時代在台灣從事人類學研究工作的探險家)筆中那個從未戰爭及和平的民族,好玩的是他們唯一的戰服是為了抵禦 阿尼度” (達悟族口中的魔鬼) 的干擾。

  為了兩天後即將到來的颱風,王老師特別準備讓我們一到蘭嶼就去潛水。雖然生在海島的我,終究面對浩瀚的大海,身體忍不住的恐懼,直到要換上泳裝的前一刻我還在懷疑是否今天就要潛水。來到海邊已經是下午四、五點了,就在藍色大海沉浮時,王老師指著頭上飛過的黃色珠光鳳蝶,即使是一隻小小的鳳蝶飛過,飛往綠色的山巒,那種生命錯而過都是一種感動。

  當頭埋入海洋的那一刻起我必須學會將生命交給口中所含的呼吸器,完全的依賴它。隨著身體往下沉,慢慢的也一個一個喚起我過去的記憶,潛不下去我就到處找石頭放到衣服中,慢慢的練習在水中找儀表,等身體適應後我再往外游與他們會合。大約潛了五、六公尺,往上一看,我像極了在大水族箱中的魚,淡藍色的海水有一種律動,每個人都帶著一條氣泡,非常有趣。那海裡的魚並不特別怕人,幾乎都可以很近的觀察它們,它們的色彩都是那樣的絢麗,也或許是珊瑚的絢麗,這才是他們的保護色吧!

  一種生物讓我跟幸一 佇游 ,慢慢的觀察它,像是紅色的海草,並且非常緩慢的移動,不仔細看還以為是洋流造成它的漂動,仔細算算它有16隻不像腳的腳一直緩慢攀爬。之後我們也看到了一隻全身黃色更大的此類動物,當它要迅速移動下來時,便不動的像個自由落體在海中緩慢掉落。

就在練習 中性浮力 時遠遠的一方王老師招呼我們過去,是一隻大龍蝦,我們潛了那麼多隻氣瓶,卻第一次看到龍蝦,真的希望我們像原住民傳統都有的狩獵季,動物繁殖期是不能狩獵的,這一次與龍蝦的相遇,讓千育與我一直在洞口觀察它,有趣的是我們在洞口那麼久,即使靠近它它也不動可是一碰到他就縮進洞口,可能也是個夜行性動物吧!

突然眼前一片漸層的藍色,往下看那繽紛的珊瑚一直往深深的藍色延伸過去,那種感覺像是飛翔在懸崖上,我開始害怕,害怕掉下去,擔心蛙鞋是否會脫落,身體不由的緊繃起來,我開始嘗試去說服自己,這是安全的,注意身體的緊繃狀態。隨著身體的放鬆,我開始環顧四週,享受那種由恐懼而來的昏眩,隨之而來的是注意到腳跟蛙鞋的觸感,好像很寬鬆,踢著踢著腳跟蛙鞋的關係就好像巨大的銅鐘與鐘錘的關係一樣,鬆鬆的又協和的擺動著。王老師要我們沿著斷崖飛行,好棒呦!!不久一隻綠蠵龜從我們旁邊游過,那眼睛一直看著我們,像極了在國外自助旅行時,外國人看我們的眼光,只不過這隻綠蠵龜多了一些恐懼。之後王老師帶著我們嘗試性的由一趟逆流的湧,感受大海中小湧的力量。

隨著王老師看我們三人的中性浮力還可以,他帶著我們去洞穴潛水。所謂中性浮力就是隨著呼吸來調整水中的深度,吐氣時下降,吸氣就上升,閉氣時自然可以穩在自己想要的位置。洞穴中的黑暗卻有著更大的貝類,隨著王老師的節奏穿越了寬度僅身體寬的峽谷。

那是一整面的珊瑚,熱帶魚在頭上整片都是它們貼著珊瑚在附近悠游,不自覺的進到魚群中被魚包圍,王老師指著小洞穴,原來是個跟珊瑚一樣的小螃蟹,很像花螳螂的顏色。蘭嶼珊瑚礁是台灣僅剩唯一或是為二具有國際級的潛點,希望大家多多參予潛水我們只看不抓,多去感受不同的體驗,即使是同一景點、同一生物,只要是不同的時間,它都會給我們不同的感動或許意外的領悟。

在蘭嶼也許是過去人力捕魚,漁產無法太多,為了讓女人便於生產及哺乳,禁忌中規範了女人吃的魚及男人吃的魚,即使是廚具及餐具都分開如今蛋白質的來源多了,禁忌受到挑戰,可是電動工具所造成魚類資源的枯竭,恐怕也是我們要面對的。這世界是個系統,人類過度利用海洋資源卻又反過來造成漁民更難生活。工業文明不過一、二百年取的卻是幾千年或說是幾萬年留下的資源,尤其造成工業文明的大流行也不過50年左右而已。傳統原住民在繁殖季不狩獵,取植物的資源也是以讓植物可以繼續生存為原則,他們幾千年在山上在海中可以與其他生物共存。

我們呢?去山上吧?去海中吧!我們要告訴原住民,要告訴業主,我們不吃山產,不吃海產,要的話也只吃狩獵季所獵的,而且要限量,或者就只吃飼養的,我們多觀察,多了解原住民的傳統。

在撒哈拉沙漠西方,摩洛哥正在嚴重的沙漠化,沙漠化的主因卻是人為的砍樹及 羊害,所謂的 羊害 是指羊因為食物減少所以將所有的小樹苗都吃光,有一種在歐洲很普遍也是上好的樹種雪杉(cedar),有點像台灣的冷杉。摩洛哥是Cedar分布的最南端,因為人們生活已經很困苦了,所以必須砍樹來利用,羊也吃不飽所以整個樹苗都吃,沙漠化加劇的同時人們及羊的生活更辛苦,

也許這是文明古國逃離不了的命運吧!

  相同的場景來到蘭嶼,我觀察到的是這些羊還只吃嫩葉,太老的葉子它還不要哩!羊群隨便放隨便活,當然他們都有在羊的耳朵做記號以分辨是哪一家的,達悟族並不喜歡將動物圈養,我們住的民宿,老公是漢人老婆是當地人,他們養了好幾隻雞,都被車撞死,只剩一隻反應敏捷而且很兇的母雞,這隻母雞所生的小雞,每次不是給車撞死就是被貓抓去,很準的當小雞都走了,那隻閃閃發亮的公雞就會過來。漢人老公總是希望圈養這些雞,可是達悟老婆就是不肯。

達悟族的傳統智慧對森林及海洋的保護才是他們可以生活這麼悠哉的主因。雖然當地人不是這樣認為,可是比起其他區域,他們的生活資源太豐富了!年雨量3000mm,可以稱得上熱帶雨林區域的蘭嶼。

他們有世界特有的拼板舟文化,現在想來獨木舟需要砍大樹才能建造,拼板舟則是選擇不同的樹種,根據樹材密度的不同,決定它在船中的使用位置,所以所需的樹木比較小,也就比較容易取得,但是不同材質所建造的船,自然防水技術就難多了。可貴的是達悟族人當他們幾年前決定造大船時,會上山選定將用的木頭並在其旁邊種上相同的樹種。這樣的文化如今仍存在,若說是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是非常有可能的,無奈中國的強勢讓台灣永無機會。

        在蘭嶼,我們驚見兩座漢族墳墓,也讓我們意識到,對喲!他們是怎麼處裡他們的葬禮的,這麼小的島如果每個往生者都蓋個墳墓,那蘭嶼島上起不是處處墓穴。達悟族人是採取直立葬或是石葬,直接埋不用立碑,那就有人問了: 沒立碑那萬一挖到前一個人埋在這邊的怎麼辦? 說聲對不起在旁邊在挖一個,王老師回答說。我相信這跟小島上的土地的永續利用是有關的。

  食物的來源也是一個可以了解這個民族的一個角度:漢人的主食是稻米,達悟的主食是芋頭,在這個文化大衝擊的時代,達悟族人的確嘗試過種稻米,然而稻米的耕種是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去耕種,那就會改變他們的生活型態,雖然稻米比較好吃不過後來他們還是回到芋頭主食。

  颱風過後西邊的浪依然很大,有趣的是在蘭嶼四季都可以潛水,東邊浪大時,西邊變浪平,陰陽調和。
  今天王老師要帶我們到西邊潛水,一行人穿著換好的泳裝騎單車邊騎邊玩,恰巧遇到有人在拍片,他們坐在發呆亭中吟唱傳統歌謠。

  蘭嶼處處可見火成岩的地質,好像岩漿流過時的時間被凍結起來。自己因為曾在夏威夷見過岩漿入海產生大量的水蒸氣時的瞬間凝固以及後面岩漿再擠過來造成的奏摺現象。夏威夷比較像是台灣旭海所見的地質,而蘭嶼的地質又似乎比較靠近噴發點,所以到處可見畸形的火成岩。沿路我總是喜歡摸摸這些岩塊,感受它形成時的劇烈及歷史。
還好蘭嶼島不大,就在太陽曬的火熱時,遠方就看到王老師的車子以及為我們準備好的潛水裝備,一副悠哉的等著我們。
  潛完水後,很奇怪的就有一隻山羊看到我們不像一般趕快離開的羊,它反而接近我們,讓我們拍個爽,握握手才離開。
  潛完水後我們就到附近的發呆亭休息。發呆亭似乎是南洋文化特有的,在蘭嶼每個村落都有一些發呆亭,村裡的人閒來沒事一起躺在亭內吹海風、看海,所以達悟族人看海看到海中哪裡有湧,湧的大小不用下水就可以了解。

後記

        荒野台南分會的高傑正在美濃號召善心人士去幫忙蓋全台第三棟德國式的木架構黏土屋,蘭嶼之旅的回程我們順道過去幫忙,感受那種自立造屋的成就感及重回接觸泥土的感覺真好,希望有天我也能蓋自己的房子,也願人類與土地能平和相處。

作者 鐵衫。佑銘

附記 部分相片取自幸一及宸語的作品。

 

自然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