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02 全線概述 03 上坪溪水源
04 攔河堰取水口 05 軟橋發電廠 06 第一號隧道
07 淨水場至圖書館 08 美之城 09 沙坑仔
10 寶山水庫水源入口 11 竹東圳終點 12 寶山水庫興建始末
13 竹東圳管理及維護 14 注意事項 15 結語

            

01.jpg (44119 個位元組)  「竹東圳」早期為竹東鎮二重埔地方士紳林春秀先生集資, 及地方人士共同協力,並聘請日本技士於民國十五年﹝日本大正十五年﹞動工興建。

  其主要取汲水源為上坪溪, 並利用早先由日本人興建之軟橋發電廠, 引用渠道作為導水路。

  施工期間, 因經費短缺, 復由北埔人士﹝無從考證﹞出資協助繼續施工, 歷時二年有餘, 於民國十七年完工通水, 完成圳路長約二十一公里餘, 灌溉竹東地區農田, 受益面積達八○○公頃.

             


  竹東圳原設計為灌溉用水圳, 自竹東燥樹排攔取上坪溪流水為水源, 早期僅為灌溉用途, 後因新竹與竹東地區用水日漸缺乏, 又因新竹科學園區之成立, 每日須要大量用水, 故有寶山水庫之建立, 而寶山水庫之水源即取自竹東圳, 故可知先人規劃之竹東圳,於今日不僅供應灌溉用水, 更涵蓋了民生用水及工業用水, 對今人貢獻之大, 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之深.

  竹東圳全長二十一公里有餘, 沿途遇山則開隧道, 遇山溝則架橋, 遇山谷則有虹吸工程, 克服各種地形障礙, 若非親自前行, 實難以瞭解其奧妙, 其間大小隧道共十四座,原設計有十三座隧道, 第十四座隧道係因寶山水庫之建立, 而新開挖之隧道, 其攔取原竹東圳之流水, 經第十四號隧道而導入寶山水庫, 此為寶山水庫之最主要水源. 全程即沿竹東丘陵北側之等高線, 緩緩前行, 據稱由第一號隧道口至終點, 全程落差不超過一公尺, 不過仍有代考證.

  至於竹東圳何以須沿地理之等高線建築, 實因竹東地區有廣大耕地, 分佈於竹東丘陵與頭前溪南岸間之丘陵與平原地帶, 為確保此一地區廣大農地用水之便利, 故此圳之位置, 必須處於相當之高度, 方可充分涵蓋全區灌溉之功能, 尤其於竹東圳之二重埔終點處, 眺望下方綿延之農田, 及至遠方蜿蜒之頭前溪, 其間落差甚大, 若非有竹東圳,

  此間廣大農田, 在無其他水源, 亦無法自低位之頭前溪引水, 勢必有無水可灌溉之虞,故可知其何以須由燥樹排取水, 沿路取等高線前行, 而得以灌溉竹東地區農田達八○○公頃.竹東圳攔河堰取水口, 沿途先經竹東鎮軟橋里之軟橋發電廠, 為較大之落差, 此後進入第一號隧道, 穿越前方山頭, 繞經員崠國中後方, 進入員崠淨水廠, 之後再經由資源莊附近, 由南清公路下方穿越, 而到省立竹東醫院後山山腰, 繼續前行, 則穿過隧道後, 到達台三線, 亦採地下穿越, 而後到了竹東圖書館附近, 再到竹東五豐里美之城後方山區, 之後到達沙坑仔, 在出了十三號隧道後, 路竹東圳沿途路況漸好且明顯, 最後終止於竹東二重埔地區, 再分流為竹東北圳與竹東南圳, 此為其全程概況.

             


a02.jpg (32118 個位元組)

  新竹地區最重要河川----頭前溪, 有二主要支流----油羅溪與上坪溪, 其中上坪溪發源於觀霧附近, 在榛山與樂山以北之間的廣大地區。

  若前往觀霧經竹東、上坪、清泉, 皆傍著上坪溪上山, 待過了清泉檢查哨後, 會經一長約三十公尺之小橋, 可看見右方有河流衝洩而來, 這河流下方即為頗負盛名之八仙瀑布, 此皆為上坪溪上游, 再上行則因海拔升高, 溪流慢慢脫離公路與視線之外。

        


a3.jpg (110891 個位元組)   觀察竹東圳取水口有兩處地點:

  一為在燥樹排取水口上方, 由此制高點可觀看取水口之地理位置, 及上坪溪於此流域流經路線, 一覽無遺。

  另一觀察點則在取水口對岸, 即橫山鄉田寮地區, 此處下到河谷後, 可看到取水口全貌, 亦可感受到上坪溪水流力量之浩瀚, 但亦見攔河堰將上坪溪一分為二, 對此溪流生態之戕害。

  此處溪谷易可見一般長見之溪澗鳥, 如鉛色水鶇, 白鶺鴒, 灰鶺鴒, 翠鳥與小白鷺等.


     


a4.jpg (32847 個位元組)

  軟橋發電廠原由日本人於民國八年﹝大正八年﹞建立, 其係利用灌溉渠道流量與落差, 所建之小型水力發電廠, 其容量為100KW 之法蘭西式橫軸水輪發電機兩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因機件故障而毀棄.

  後鑑於竹東圳已完成改善, 於民國七十七年執行「軟橋水力發電廠復建計劃」, 民國八十年七月一日開工,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完工, 內有裝置容量220KW 之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一台, 其利用上坪攔河堰竹東圳進水口, 至發電廠前池部份渠道之落差, 與渠道最大通水量4.20 C.M.S﹝立方公尺/ 秒﹞, 作為發電用流量, 通過發電廠後之渠道因僅能輸送水量2.40 C.M.S, 多餘1.80 C.M.S利用溢流方式排放, 以保護導水路安全, 該電廠為自動水調控制無人操作方式運轉發電, 由桂山發電廠負責操作管理, 其機組完成於民國八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與其他係統併聯發電商業運轉.

    


a5.jpg (44119 個位元組)         由取水口經軟橋發電廠, 到第一號隧道口之間, 竹東圳皆在農田間穿梭, 在進入第一號隧道後, 即漸無法窺其全貌。

  但此一隧道口為一磚造建築, 造型古樸優美, 上刻有「竹東圳」等幾個大字,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其上文字曾遭人塗改, 更改後之字體不若原先優美, 推測應是將大正年間改為民國, 不過這舉動亦記錄了, 經歷了不同年代的當時社會及人民思維之見證.

   

    


七、員崠淨水廠-竹東省立醫院-台三線-竹東圖書館

a6.jpg (72824 個位元組)         現在「竹東圳」每日除供應寶山水庫進水與竹東地區農田灌溉外, 尚每日支援員崠淨水廠三○○○○噸原水, 以供應竹東地區日常民生用水。

  員崠淨水廠位於員崠國小下方, 新力工家左側, 竹東圳經此淨水廠後, 於資源莊附近, 穿越東峰路, 繼續沿著竹東丘陵之邊緣前進, 而在行經竹東省立醫院時, 可遠眺醫院後方山腰之竹東圳( 黃欄杆處) , 至此可開始感受到其沿等高線建築之路線, 之後再見到它時, 已在台三線旁。

  在竹東圳即將穿越台三線之前, 可見到竹東圳跨越小山溝之水橋, 穿過台三線後, 即又遠離公路, 要到竹東鎮立圖書館附近, 方可再見到它, 但大部份都在地底下, 或是在隧道內, 不甚明顯.     

                  


a7.jpg (42682 個位元組)        在出了竹東鎮市區後, 在長春路左側, 美之城後方﹝五豐里﹞山區, 此處又可看到竹東圳蜿蜒在山區, 從TOYOTA汽車下一個路口進入走到底後, 即須徒步上山, 取道右邊林道至第一叉路左側有一個小路, 可至一處菜園, 進入菜園, 可在這裡看到一處大工程, 據管理小組所言為虹吸工。

  虹吸工乃竹東圳到了對面山腰, 放棄了早期沿等高線前進之舊路線, 但此處卻有一不小的山谷, 此時竹東圳即為一鑽過山谷底下之U形隧道, 在菜園內, 可看見竹東圳之水源由地底下源源湧出, 雖名為虹吸工程, 但據眾人猜測, 應仍是對面山腰與菜園之落差所造成, 但仍不免為此一工程稱奇。

a8.jpg (102042 個位元組)  步出菜園後沿林道前行, 此時竹東圳皆伴在身傍, 或在林道邊, 或在林道下﹝部份因落葉或水土保持不佳之路段, 有實施加蓋﹞此處沿途悠靜, 人煙稀少, 鳥況佳, 不失為三五好友散步之好去處, 相信也是個可作自然觀察的好地方。

  沿圳路走到底, 竹東圳又進入隧道了, 但此處隧道經過翻修後, 改為水泥建築, 已盡失其原有風味, 不但不美觀, 且無生命力, 不忍卒睹。

                     


a9.jpg (43708 個位元組)        在竹東中興路上, 四重埔附近, 大同駕訓班後面, 就是荒野新竹分會成立活動的所在地--沙坑仔, 而竹東圳也貫穿其間, 也是引發我們去探查竹東圳原因之一。

  在沙坑仔有一土地公廟, 靜靜地坐落在幾棵大樹下﹝有樹杞, 石櫟等﹞, 再往前行約略十公尺, 路傍左側有一小路下至山谷, 入口不明顯須仔細探查方可尋到, 順此小山徑而下, 即到了竹東圳貫穿沙坑仔的源頭, 首先映入眼簾是一個非常漂亮的隧道, 其為磚造, 右側刻有「第十三號隧道」是原竹東圳最後一個隧道。

  十三號隧道規模小於第一號隧道入口, 但它潛藏在這小山谷裡, 隔絕了塵世的紛擾, 自有一份脫俗之美, 在其前方, 緊接著溢流口, 想必是為保護此隧道, 避免水流太大, 造成過大的沖刷, 而危及此隧道之結構, 可見先人之智慧, 再往前方, 緊接著一座跨過山溝的水橋, 順著水橋前行即接著十二號隧道出口. 此處自然環境佳, 水圳工程也保有原味之優美, 當初找到這地方, 著實令本組成員雀躍好一陣子。

a10.jpg (103509 個位元組)         而在即將進入沙坑仔之前, 會遇到一叉路, 取右道順山谷而下, 下至谷底即到了十三號隧道出口。

  出口不甚顯眼, 但此後之竹東圳已是非常明顯, 沿途皆有黃色欄杆做為護欄, 路況也好, 甚至沿途皆可騎機車或單車同行, 且因水圳經過之故, 環境之破壞不大。

         


a11.jpg (47618 個位元組)a12.jpg (81698 個位元組)        要到跌水工有二條路可達, 一從沙坑仔後方之伯公崎農路進入, 內又分兩條路, 皆可達跌水工, 但僅適合騎單車或步行, 另一進入點, 則由三重埔進入, 半路上會先看到竹東圳, 但已較小, 水流量也不大, 因這段竹東圳已過了寶山水庫取水口, 水源大部分已被寶山水庫攔走, 此後之竹東圳已純為灌溉用途。

a13.jpg (86483 個位元組)  跌水工顧名思義為讓水跌倒之工程, 此處環境幽雅, 可見對面山腰有一隧道口, 有水源源不斷流出, 此為第十四號隧道, 是為寶山水庫之建立而建築。

  下方有一跌水工, 跌水工之設立應是為避免水流直接傾洩而下, 而用來減緩進水之對水庫週邊之沖刷, 竹東圳大部份的水即流到此處, 注入寶山水庫, 也是寶山水庫最主要之水源頭。

  往前端望去, 可看見座落在寶山水庫中的一號吊橋與二號吊橋, 湖光山色, 相映成趣, 尤其適合觀看夕陽餘暉, 自有一翻全然不同之感受。

       


a14.jpg (27678 個位元組)      由二重埔學府路進入, 遇第一叉路口, 取右道直行, 至一橫跨北二高之陸橋, 即可下車, 此處可見另一橫跨北二高之小路橋, 實則非陸橋, 其為竹東圳橫跨北二高之水橋, 順路傍農家沿竹東圳走入, 可見此處水已少很多, 淤積也嚴重, 但沿途可見下方連綿之梯田, 皆是依靠此圳灌溉, 才有其不斷更替之四季作息, 再一次感受到竹東圳於此多年歲月中, 對灌溉功能之貢獻.

  至尾端, 分成左右二小水道, 一為竹東北圳, 一為竹東南圳, 竹東圳至此已到終點, 而此二分圳看似荒廢許久, 但可看出其仍維持著原建築之樣式, 雖略顯殘破荒涼, 但仍保有一點親切感, 不若整修後之, 竹東圳全為水泥覆蓋之生冷。

  


  寶山水庫灌溉工程規劃, 肇始於日據時代, 後因國際情勢變化及財源拮据, 調查規劃中輟, 光復後地方人士要求, 重新規劃及校對, 但因財源不足終告無疾而終, 復於民國五十一年由於新竹縣政府因鑑於農業不振, 由縣府著手擬定壩址之地質鑽探, 並委由水利局第二工程處辦理水文資料搜集分析及研討水源引水問題並呈報告, 呈請進一步研究實施, 民國五十三年在水利局著手調查規劃, 並依灌區實際狀況, 擬定規劃報告於民國五十四年六月完成.

a15.jpg (45708 個位元組)         本水庫興建於民國六十五年, 中央決定開闢國家科學工業園區, 以推展高級精密工業, 預計科學園區開發完成, 需水量將達 41000立方公尺, 為配合園區之開發, 省建設廳於民國六十七年, 請水利局積極辦理, 經水利局規劃設計, 並於民國七十年四月開工,民國七十四年六月完工, 總工程費約六億八千萬元. 本水庫係一離槽水庫, 水源係利用頭前溪之支流上坪溪豐水期或雨季之逕流量於竹東鎮軟橋里竹東圳入口處設攔河堰引水, 經竹東圳導水入水庫儲存, 水庫位置在頭前溪支流, 柴梳溪上游﹝寶山鄉山湖村﹞, 距新竹市約十六公里. 主要供應新竹科學園區之工業用水, 及地方民生用水, 灌溉用水, 現每天民生及工業用水供水量約六萬噸~ 七萬噸.

a16.jpg (38181 個位元組)         寶山水庫附設一寶山淨水場, 位於竹東鎮柯湖里柯子湖20號, 即寶山水庫下游800公尺處, 於民國七十五年九月完工, 因新竹及竹東兩供水系統水源不足, 於同年十月即開始供營運, 改善兩地區之缺水情形. 本淨水廠設計出水能力為每天60000 立方公尺, 最大出水能力為80000 立方公尺, 目前每天竹東鎮、二重埔及工業技術研究院5000~ 10000 立方公尺, 新竹市及科學工業園區等約50000~ 65000立方公尺. 而在管線部分, 分有1.新竹系統: 自寶山淨水場經900m/m管線埋設至關東橋介壽堂後, 以800m/m管線經介壽路供水科學園區, 另在介壽堂前以700m/m管線埋至科學園區大門前, 接新竹給水廠400m/m管線供水新竹市區. 2.竹東系統: 自此淨水場以300m/m管線經雲南路至雲南路高點〔原預定設置1000立方公尺配水池〕, 改為350m/m管線至東亞日光燈廠前, 再改為300m/m管線供水工業技術研究院、竹東鎮市區及二重埔等.

          


  為便於操作管理導水路各項輸送水量、調節及營運, 由台灣省水利局召集, 於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正式成立寶山水庫上坪攔河堰導水路管理小組」來運作、代管, 並因業務之需, 至民國七十六年六月三十日, 移交給新竹農田水力會及台灣省自來水公司共同管理, 其管理小組預算, 由雙方依用水比例分攤, 操作人員由雙方派相關人員, 負責操作管理。

  寶山水庫導水路﹝即竹東圳﹞為配合改善, 其工程費由台灣省自來水公司負擔, 委由新竹農田水利會設計發包施工, 其分年逐段施工, 導水路改善全長一三、三一六公尺, 圳路原為梯形土渠或內面工, 輸水量僅為1.33 C.M.S, 現改善為矩形座槽結構, 輸水量: 2.40 C.M.S. 由於竹東圳改善部分, 僅為渠道部分與進水口隧道, 而原有十三座隧道仍照舊使用, 原隧道為磚頭砌成之結構, 現因輸水量變大, 造成隧道水位提高, 而有沖刷流失抽心坍方現象, 現正逐年分段辦理施工, 改善後通水量將達3.00 C.M.S, 未來寶山水庫若興建完成, 仍將利用利用上坪攔河堰取水, 也將利用竹東圳輸送水源, 屆時其流量將擴充到 20.00 C.M.S, 除原供應竹東地區灌溉水量2.40 C.M.S, 其餘水源皆供應水庫, 那時後, 現有優美的舊隧道存廢, 將面臨嚴苛的考驗.

          


  竹東圳全程路況, 大致安全, 先是於田野間穿梭, 而後略為穿過市區, 再來大部份則在山林間, 最後才又到開墾地區而結束, 若要一日走完全程, 略為倉促, 故可一次擷取數段, 當作愜意踏青, 亦適合作單車旅遊, 但仍須注意安全, 因竹東圳水流看似平緩, 實則不然, 且沿線隧道工程很多, 若稍有不慎, 後果不堪設想, 故不論解說員自行前往, 或對外開辦活動, 皆須提醒眾人, 避免不必要之悲劇.

  每年於十二月左右, 竹東圳為維修會停水近一個月, 此為另一探訪時機, 但仍以解說員自行結伴前往為宜, 且應避免獨自穿越隧道, 若有須要, 可電洽--寶山水庫上坪攔河堰導水路管理小組, 林慶恩先生, TEL: 03-5966267.

        


  古人云: 「飲水思源」,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關係最密切的莫過於水, 而且任何地球上的生物, 皆不可能脫離水而生活, 當我們每天輕易地打開水龍頭, 享受著用水不虞匱乏的便捷, 是否有一股探求其從何而來的好奇心? 況且任何的環境保護, 不但須尊重大自然的生命尊嚴, 也是為人類創造一個與自然更長久的共生環境. 此竹東圳與寶山水庫的調查報告, 即著眼於此出發點, 由對日常休戚相關的用水, 期能引發眾人對所居住環境的認識, 進而對環境保護保護之推廣.

  竹東圳靜靜地橫亙在竹東丘陵地帶, 至今已六十個年頭, 多少次經過這個地區, 我們卻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相信下次再經過這裡時, 我們對它會有多一層的關愛, 也會有多一層的謝意, 而它確也對竹東地區及新竹市的發展, 有著極大的貢獻, 只是多少年來, 我們享受著它所帶來的便利, 卻渾然不知, 當我們緬懷它的過去, 展望它的未來, 是否也該思考, 因民生或工業需求而加諸於它身上的, 或甚而與當地原有居民利益衝突時﹝如寶山第二水庫﹞, 是我們必須面對與深思的課題.

  本報告承寶山水庫上坪攔河堰導水路管理小組林慶恩先生, 不吝指教與提供資料, 亦有其他伙伴, 子強、壽一、老古等大力跨刀幫助, 及本組組員, 文萍、妙禎、添榜、鋕煌等共同戮力完成, 整個竹東圳到寶山水庫, 實非短短數頁紙張所能盡述, 資料亦可能多有疏漏或謬誤, 望請這方面先進提供更進一步資料, 或有興趣者加入我們, 使它能展現出更全面、更完整的風貌.

荒野新竹分會 199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