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訊竹羅鴻政、鄭學敏、 古美鈴、張壯浩/ 2013-12-15

項目符號

石硬子古道是早年新竹北埔經峨眉通往南庄的交通要道,往昔的它繁忙的承載了先人運輸物資甚至遷徙的重任,然而現代公路的方便性終至讓它功成身退成為我們心目中的荒野走在百年的古道上時,自然風味猶存,看不到任何人工設施,在欣賞它單純的美之餘,且讓我們一起聽聽老故事一起想像它曾有的風華。

項目符號

竹塹石磚城完成於1829年,淡水同知李嗣鄴諭示姜秀鑾及周邦正等人,在北補組成「金廣福墾號」以武力方式進行開墾,也如同歷史上土地掠奪的必經過程,開墾的過程中也引起原住民的強烈反抗,與賽夏族原住民正面衝突,又因地型關係,漢人遲至1880左右始能進入今藤坪一帶。

    獅山遊客中心前身是獅山國小,當時仍有部分原住民小朋友就讀。

照片是1967年場景,學校唯一遊樂設施是操場後方鞦韆,輪不到盪鞦韆的同學沒關係,

操場上赤腳的小朋也玩得不亦樂呼,貧困的年代也是充滿希望與歡樂的年代。

雖然已知道不會是好天氣,解說員仍全員到齊,夥伴們珍惜分享這片土地愛的機會,精神令人感動。
項目符號

水濂橋完成於大正7 年,是古道上唯一用石頭搭起的糯米橋,堅固不輸水泥,讓人驚嘆古人智慧。古道上其他有水流地方因為都是小山溝,水量不大,一般搭起長木板就可以了,木板會有些彈性,走過時還會上下震動呢!

茂密的森林隔絕了外界的干擾

雖然天空下著雨,長工利用這樣的情境,告訴學員們很棒的觀念:

地球和台灣同緯度的大多是沙漠,我們更應珍惜我們豐沛的水資源與難得茂密山林。

項目符號

老樹下說故事... 從前一個小牧童每天牽牛吃草玩皮的他總是揮著手中鐮刀 ,一回他注意到路旁一棵小樹停止了玩的除草砍樹遊戲,那顆幸運的小樹拼命長大,如今已是高大的樹爺爺了,隨著時光的流逝,當年的牧童也成為已老爺爺,偶而還會路過呢!

  
一隻小螳螂,帶給小朋友們很大的驚喜;一片姑婆芋自然成了雨中天然的傘。

鋪滿落葉的小徑,兩旁張牙舞爪的蕨葉,

遠方小小的背影──好一個清幽的古道

古道前段是水泥路坡緩路平

眼前一片茶園與柑橘園

荒廢已久的古道,已成為倒下的樹木永遠的長眠之地,

夥伴們展開靈活的身手,一個接一個靈巧的翻過這些枯木。

三合院裡羅醫師拉著二胡,旁邊還有一個超級小粉絲捕捉他拉二胡時的動人身影。
走完古道全程後,孩子們在清河堂前的三合院分享出心中的想法與感動,相互激盪出更悅人的樂章。

大夥兒在清河堂下留影,為活動畫上最完美的句點,你看到他們臉上滿足的笑容了嗎?

回家的路上,夥伴們腳下並不是踏著沉重的步伐,愉快的腳步訴說著今天是收穫滿滿的一天。

  石硬子 工作假期

12/8號召熱血柴刀大隊一齊體驗前人劈荊斬棘的辛勞

由於古道常年埋沒於荒煙蔓草之中,樹傾草長,行走困難,必須以柴刀開路,邊砍邊走;1124日探勘之行在一支柴刀的帶領下大夥勇往直前,但因芒草太長遮蔽視線,因此並未找到我們的目標--竹橋。此次發起工作假期是為了要將這條生態豐富的古道整理成為導覽路線,讓更多的人可以前來體驗這裡的美好,讓石硬子成為引人入勝的步道。

大坪組聯誼特別選在石硬子古道踏青,溫暖的陽光普照給了夥伴們好心情圖為從清河堂出發之景象。

探堪時發現許久沒人走的古道已長滿雜草無法前行,協會特別安排除草的工作假期,一夥人盡可能在影響自然最少的可能下闢出一條可容身的小徑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很快又會讓它成為荒野的樣子。

這個笑臉之前,沒有人知道剛才歷經了多少的驚恐
為了找到正確渡河位置在小溪的兩端紹忠訊竹用彼此呼喊聽音辨位方式終於在原竹橋沖毀處相逢並留下紀念古道又終於可以走完全程。 數年前一群野夥伴在紹忠的帶領下利用河道旁邊的竹子搭了一個竹橋,可惜壽命不長,此次活動探勘時始知便橋已被大水沖毀好在有照片回憶。

感謝∼活動前披荊斬棘的解說員 羅醫師淑英溎勤美玲學敏崇信訊竹靜珠俠一家人,因為有你們才有今日的好走,讓石硬子成為引人入勝的步道.

熱情認真夥伴的解說臉譜

感謝∼熱心支援本次活動的解說夥伴,讓更多的人可以前來體驗這裡的美好:

羅醫師、溎勤、崇信、美玲、麗芬、文鈴、訊竹、靜珠

項目符號

荒野花絮

  大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