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溎勤攝影:紹忠、芬如、溎勤 /( 2009-3-15) 

  新竹縣蓮花寺溼地早年為食蟲植物及溼地植物的大本營,是臺灣擁有食蟲植物種類最多的棲地,亦是世界知名的食蟲植物棲地。目前區內的食蟲植物有四個品種,分別為長葉毛膏菜、小葉毛氈苔、寬葉毛氈苔及長距挖耳草。近年來,因為經濟開發、土地的大量利用,使得此處的環境因人為的破壞漸漸失去溼地的特徵,地下水減少、淤沙量和淤積養分增加、土壤中的氮和磷養分升高等因素,造成生活於非溼地區的白茅、芒萁等植物逐漸進駐。而食蟲植物及溼地植物因無法與這些入侵植物競爭,數量隨之日減。

  民國86年,荒野保護協會調查發現,蓮花寺溼地的食蟲植物大量消失,多次向新竹縣政府陳情,說明失去此臺灣僅存的食蟲植物最大原生棲地的嚴重性,87年縣政府正式委託荒野保護協會規劃與執行復育工作。蓮花寺食蟲植物區是荒野圈護的開端,最近幾年更因著新竹縣政府、行政院農委會等公單位的經費挹注以及裝甲兵學校的全力配合。荒野保護協會得以在此持續進行棲地的維護與復育,食蟲植物減少的速度已趨緩和。

  或許有人會疑惑,我們向來強調讓大自然自然消長,但針對食蟲植物復育區為何要介入那麼多的人力?實際上,就像強調生物多樣性一般,圈護手法也是視生物的現存狀態而趨向多元。食蟲植物因其稀有性以及瀕臨滅種危機,故亟需透過圈護來延緩其消失的時程,並爭取充足時間以找到能夠讓其永續生存的途徑。

  除了復育及種源搶救外,荒野新竹分會也在研究食蟲植物易地種植的可能性。因此目前除了基於生態教育的考量而支援少數團體教學活動外,復育區並不對外開放。

  食蟲植物及溼地植物的棲地維護與復育是辛苦繁重且必須持之以恆的工作。自民國85年以來,每當春臨大地時,荒野新竹分會便發動義工進行除草、翻土的工作,拔除各種阻礙食蟲植物生長的雜草,同時也讓土壤透氣,讓地底的食蟲植物得以重現江湖。目前食蟲植物生長相當良好,部份區域的長葉毛膏菜數量甚至較以往未除草時增加,生長狀況也令人滿意。甚至在連年翻土後也出現榖精草、田蔥、燈心草、蔥草、黑珠蒿、及雙穗飄拂草等食蟲植物以外的溼地植物。

  315日,在食蟲植物組組長紹忠登高一呼下,新竹荒野的夥伴從四方而來,大伙兒齊聚蓮花寺溼地,伸出雙手,或犁田,或拔草,或除根,期待能在此次的工作假期中用手好好愛護這塊美麗且蘊藏稀有寶藏的溼地,讓屬於蓮花寺的食蟲植物可以儘可能生存在這塊厡生棲地。

  以下是本次工作假期的各段樂章,請您慢慢欣賞!

序 曲:活潑歡愉的樂章初響

向前走!啥咪攏不驚! 戴「帽」荷鋤踏莎行,笑開懷! 前途泥濘路難行!

大伙兒邁步前行,內心呼喚著:「食蟲植物,久違了…..!」,才踏入溼地,

便看見不遠處早到的義工羅大哥已經用割草機在除草。

慢 板 樂 章:運送雜草
 
將羅大哥割除的雜草殘株放到單輪手推車上,載運至遠方的邊坡集中堆置
快板樂章:「犁田歌」奏鳴曲式

犁田聲隆隆響起,氣勢磅礡,響徹雲霄,幾位架式十足的主角輪流上場,暢快精采!

犁田之後,斬草除根部隊不分老少紛紛上場,努力幫助食蟲植物清除生存對手。樂在工作!
 
 
如歌的行板:淡入淡出

小毛氈苔成片貼地生長,晶瑩剔透、閃閃動人。

清除它們身旁的雜草時,必須手法細膩、溫柔,才不會錯拔而傷害到它們。

終 曲:輕快活潑
猴子(自然名)挺身而出處理犁田機的善後工作 工作罷。大伙兒把握良機,或拍照,或就地自然觀察。
「蛙」哩勒!有貢德氏赤蛙(上左)、澤蛙(上右)、長腳赤蛙(下右)現身。小孩們雀躍不已。
仔細瞧,鏟子裡有小蝦子喔!
\

春天的芒萁,看起來像兩代同堂的人家,

老人家住一樓,年輕人住二樓

芒萁的孢子囊,像小花朵般迷人!

即使在其他非圈護的區域,長葉毛膏菜的身影也是屢見不顯。

感恩以下工作假期參加人員:

童永茵、楊均亮、邱以文、曾浩然、彭政勇、潘怡庭、簡溎勤、陳萱、王鋕煌、施芬如、博鈞、陳威儒、柏均、鄧雲棟、范芳玥、吳水秀、李淑玲、郭明宗、許家陵、林慧玲、黃宏森、黃偉哲、黃莞珍、羅吉曉、呂月杏、何信濃、張靜珠、陳紹忠

項目符號

荒野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