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棗 常綠喬       台灣原生種        單子葉植物
英文名稱: Taiwan Date Palm,Formosan Date Palm
學    名: Phoenix hanceana Naudin
科 別: 棕櫚科 (Palmae) 海棗屬(Phoenix)
別    名: 桄榔、台灣桄ㄍㄨㄤ榔、台灣糠榔、姑榔木、麵木

 

莖:高達 5 ~ 8 公尺,單幹不分枝,無刺;莖之節與節間不明顯,被疣狀(鱗片狀)落葉痕。

葉序:羽狀複葉,呈螺旋狀排列叢生於頂端。

葉形:小葉呈 V 字形向上折疊,線,有溝 ,先端銳尖,總柄基部之小葉變成針刺狀。

葉緣:全緣

葉質:革質

葉脈:平行脈

花序:單性花,雌雄異株;肉穗花序,腋生,由一長橢圓形的佛焰苞保護,雌雄花均無柄。

花瓣:

雄花乳白色革質,萼片3枚,基部連生呈壼狀;花瓣3枚,鑷合狀排列,雄蕊6枚。

雌花黃綠色,萼片3枚,基部連生呈三角杯狀;花瓣3枚,覆瓦狀排列,子房3室,離生,胚珠各一,只有一室發育,所以一個果實中只有一粒種子。

花色:

花期:3 ~ 6月

  • 肉穗狀花序有一橙黃色的總梗。花開之初,總梗發育將花序挺出佛焰苞外,雄花序依序盛開,並招來蜜蜂採粉,約莫一週的時間,雄花序逐漸落花殆盡而萎縮乾枯呈褐色。雌花序中每一朵雌花,由 3 片黃綠色肉狀革質的花瓣呈覆瓦狀排列緊密的包覆著子房,花瓣上部只開放一丁點的空間讓三叉的柱頭得以伸出,靜候傳媒授粉,乍看之下,像是沒有花瓣的子房,授粉過的雌蕊柱頭萎縮變黑。花序的總梗會持續生長,將果實挺出叢生的葉子。

果實:漿果,橢圓形,初橙色、後變為黑色。果實大小約1cm

果期:5~7月

種子:1顆;橢圓形。

傳播:

 

原產地: 中國東南部、海南島及香港,台灣。
分 佈: 全島山麓、丘陵地及海岸地區。
習 性: 喜陽光充足及溫暖的環境,耐熱,耐旱,耐鹽份,耐貧瘠,生長慢。
用    途:
  1. 葉曬乾後,可製成掃把。

  2. 開花時,由於花序很大,易於散播花粉,是很好的誘蟲蜜源植物。

  3. 果實成熟時,味甜可食如同紅棗;亦是野生動物主要覓食來源。

  • 雌雄花之構造也有描述為花萼、花瓣不易分辨,合稱為花被片,而花被片6枚,呈2輪,內外輪者不等大 。

  • 蛺蝶科中蛇目蝶亞科成員的幼蟲食草多為禾本科植物,唯獨成員之一的「紫蛇目蝶」,其幼蟲則對棕櫚科植物的葉子情有獨鍾。在台灣原生的棕櫚科植物中,「山棕」與「台灣海棗」的葉片上經常可以發現它們的蹤影。

  • 台灣海棗、台灣油杉、台灣穗花杉、台東蘇鐵,並稱『台灣四大奇木』經歷過冰河期,各個都是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經過了幾千萬年自然界的物競天擇,強悍的生存至今。

  • 距今約一萬多年前的冰河期,當時溫度下降地球約三分之一的陸地 ,被覆蓋在約240公尺厚的冰層之下,改變了地球表面的植物相和生物的生存環境,許多生物因此面臨滅亡或被迫遷移,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倖存下來,歷經自然界的物競天擇,強悍的生存至今仍屹立不搖者少之又少。

    某些動植物,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其型態仍還保持在原始狀態者,大概可以稱得上是自然界的「活化石」 。

    令人大感興趣的是  台灣也有這類型的植物  台灣海棗就是一例

  • 古早的年代裡,家中掃地的掃把大多是取材自大自然的植物纖維,台灣海棗的老葉所作成的的掃把叫做「糠榔帚」,是十分耐用的清潔工具,但是在塑膠製品的競爭下,包括「糠榔帚」在內的手工掃把已經越來越少見,只有風景區的特產店裡偶而可以看到一些小型的擺飾。

  • 「海棗」並不代表它是長在海裡的棗子,而是代表它的生育地以海岸為主。台灣海棗成熟的果實可以生吃,味道像是棗乾,在野生植物中算是可口的。

  • 台灣海棗以前數量多,幾乎遍及全島山麓、丘陵地及海岸地區,後來因土地大量開墾,生育地大多遭受破壞,現今族群已逐漸稀少。

  • 中東海棗:植株具明顯的樹幹、樹幹殘留葉柄較長、葉軸基部刺狀小葉10對以上、果實大於1cm。

  • 台灣海棗:植株矮小無明顯的樹幹、樹幹僅殘留葉柄基部(如瘤狀)、葉軸基部刺狀小葉10對以下、果實大小約1cm。

 

高達 5 ~ 8 公尺,單幹不分枝。

台灣海棗以前數量多,幾乎遍及全島山麓、丘陵地及海岸地區,後來因土地大量開墾,生育地大多遭受破壞,現今族群已逐漸稀少。

羽狀複葉,呈螺旋狀排列叢生於頂端。

小葉呈 V 字形向上折疊,線,有溝 ,先端銳尖

總柄基部之小葉變成針刺狀。
單性花,雌雄異株
肉穗花序,腋生,由一長橢圓形的佛焰苞保護,雌雄花均無柄。
漿果,橢圓形,初橙色、後變為黑色。果實大小約1cm
植物目錄  十八尖山植物   高峰植物園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