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桐 常綠喬木   台灣原生種
英文名稱: Elephant's Ear、Macaranga
學    名: Macaranga tanarius (L.) Muelll. -Arg.
科 別: 大戟科(Euphorbiaceae) 血桐屬(Macaranga)
別    名: 大冇樹、饅頭果、橙桐、橙欄、面頭果、流血樹、鹿兒草、中平樹、糠皮樹、賴麻、牢麻、橙欄面頭果、Bau(排灣)
  • 樹皮、枝條折斷處 ,髓心週圍和樹皮汁液初為無色透明,氧化後變成紅色,彷彿流血似地,這便是血桐名稱的由來。

  • 它的英文名Elephant's Ear形容它為「象耳」。

  • 蘭嶼「達悟族」則叫血桐「女人柴」,飛魚季期間男性族人忙著捕魚,無暇劈柴,因此血桐鬆軟耐燃的木柴正適合女性劈柴升火、烹煮飛魚。

 

莖:小枝及葉柄被有白粉,樹冠呈傘狀。

葉序:單葉,互生,叢生(簇生)於枝端

葉形:圓心狀盾形先端呈尾狀銳尖,基部圓

葉緣:全緣,微波浪狀鈍鋸齒緣

葉質:紙質

葉脈:掌狀脈

雌花

雄花

花序:花多數,小,雌雄異株,呈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排列;腋生

花瓣:沒有花瓣

雄花的苞片呈黃綠色,邊緣有細鋸齒,外面有毛茸,每朵具有3枚萼片,9~18枚雄蕊,都在苞片裡;

雌花花序簇生,一簇只有幾朵,就像我們看到果實的排列狀。

花色:黃綠色

花期:3 ~5 月,10~12 月,春秋兩季各開一次花,數量多,花期頗長

果實:蒴果,倒心狀球形黃褐色,帶白粉,外表有腺毛及肉質軟刺,胞背開裂,上有 3 條縱溝,裡面分為 3 室,每室一個種子,成熟時裂開釋出黑亮的種子。

果期:4~7 月。

  • 果實長得怪模怪樣的,像外星小怪。

  • 蒴果帶有軟軟的凸刺,形象宛如卡通中邪惡的細菌,和白血球整天打打殺殺。

種子: 2~3顆,黑亮

傳播:動物

 

原產地: 台灣及中國大陸、菲律賓、琉球、澳洲
分 佈: 台灣全境及蘭嶼,濱海、平地至海拔 1000公尺以下的地方。
習 性: 喜生長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為次生林的先驅、陽性樹種 ;一般在破壞不久的開闊地或崩壞地上生長,海岸亦有分佈,和林投、黃槿等組成海岸灌叢。
用    途:
  1. 庭園觀賞用:樹冠傘形,為理想天然遮陽傘,用做遮蔭樹或美化庭園栽培。

  2. 生長快速,木材輕軟,可供建築及製造箱板。

  3. 樹皮及葉的粉末可充當防腐劑。

  4. 樹葉可供做糕粿的墊底,也可當羊、牛或鹿的飼草。

  5. 又黑又亮的種子,松鼠和鳥類都愛吃。

  6. 台灣黑星小灰蝶幼蟲的食草涵蓋大戟科的野桐、血桐和白匏仔的花、果、嫩芽

  7. 樹韌皮纖維可製粗絲、繩索。

  8. 藥用:性味:全草:苦、澀。效用:樹皮:治痢疾;根:解熱、催吐。治咳血。

  • 國字裡的的「桐」,一般是指木材色白質輕的樹種,如大家所熟悉的刺桐、油桐、泡桐、梧桐等。但可別誤以為它們是同一個家族的成員。
    刺桐:每年初春開花,是蝶形花科;
    油桐:種子可供榨油,屬大戟科;
    梧桐:鳳凰非梧桐不棲,則屬於梧桐科;
    泡桐:木材可供製造箱櫃、樂器用材,屬玄參科。

  • 仔細看它的葉片是不是很像大象的耳朵呢﹗因此它的英文名形容它為「象耳」。血桐的葉片為了要吸收大量的陽光,拼命往上長,因此遠看如同一把大傘,提供了鳥兒和動物良好的遮蔭場所。

  • 葉片大的直徑可達30公分,比人臉還大,像古代作戰用的盾牌!

  • 採下一片葉子,握住葉柄就好像撐著一把小傘,相當有趣。

 

血桐樹冠呈傘狀

樹皮、枝條折斷處 ,髓心週圍和樹皮汁液初為無色透明,

氧化後變成紅色,彷彿流血似地,這便是血桐名稱的由來。

葉形:圓心狀盾形先端呈尾狀銳尖,基部圓

葉緣:全緣,微波浪狀鈍鋸齒緣

葉片大的直徑可達30公分,比人臉還大!
雌花花序簇生,一簇只有幾朵,就像我們看到果實的排列狀。

雄花的苞片呈黃綠色,邊緣有細鋸齒,外面有毛茸,

每朵具有3枚萼片,9~18枚雄蕊,都在苞片裡

花多數,小,雌雄異株,呈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排列;腋生

蒴果,倒心狀球形黃褐色,帶白粉

外表有腺毛及肉質軟刺,胞背開裂

上有 3 條縱溝,裡面分為 3 室,

每室一個種子,成熟時裂開釋出黑亮的種子。

植物目錄  十八尖山植物   高峰植物園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