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槿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學 名: Hibiscus tiliaceus L. 科 別: 錦葵科(Malvaceae) 別 名: 粿葉樹、鹽水面頭果、古老仔、粿仔樹
莖:樹高可達10公尺 ![]()
葉序:葉背灰白色,被有星狀絨毛;三角形托葉,早落,疏生星狀毛。
葉形:圓心形
葉緣:全緣或有不明顯之波狀齒緣,具長柄
葉質:厚紙質
葉脈:掌狀 脈
![]()
花序:頂生或腋出
花瓣:5片螺旋,像個羽毛球
花色:黃色,花朵中心的暗紅色,能吸引蜜蜂前來傳粉。
花期:生長在南部及避風的植株,幾乎是整年開花;生長在北部及迎風面的植株,花期會在冬季及風季時作短暫休息。
花會由黃轉橙黃,壽命很短不到一天,有時尚未轉橙黃,就掉落地面,
![]()
果實:蒴果,球形,成熟時會五裂。 果期:
原產地: 中國大陸廣東、菲律賓群島、太平洋群島、南洋群島、印度、錫蘭等地。 分 佈: 多生於濱海地區或平地。 習 性: 生性強健、生長快速、耐風防潮 用 途:
是海岸防風的優良樹種。
花冠和蛋汁一起油炸,鮮美可口。
在以前沒有衛生紙時,常用黃槿葉來代替。(環保衛生紙)
樹皮來製造繩索。
根可當解熱劑及催吐劑,並可用來治療身痛、咳嗽及支氣管炎。
它的花,為早期孩子玩家家酒的好材料,鐘形的黃花,其暗紅色的雌蕊,可當孩子的指甲油,您曾擦過嗎?
它的嫩心葉,摘下黏在耳朵,也是早期小女生拿來當耳環用。
葉子圓心形,加熱後可散發出特殊的香味,曾是早期農村時代,阿嬤炊粿的襯墊材料,因此有人管它叫「粿葉樹」,您曾聽過吧?但因時代的變遷,它已不復當年風光。
錦葵科特徵:雄蕊多數連生成單體管狀,將雌蕊包裹在筒內,只露出雌蕊柱頭。如:朱槿、山芙蓉 、黃槿、木芙蓉等
|
|
金城湖旁的黃槿,樹型像孔雀開屏 | 香山濕地的黃槿,綿延一長片 |
|
|
紅毛港的黃槿,枝條錯落盤旋 | 沙灘上的黃槿,較矮小 |
|
|
葉:圓心形,全緣或有不明顯之波狀齒緣,具長柄 |
葉背灰白色,被有星狀絨毛 |
|
|
蟲癭---葉子容易受蟲害,因此現在較少種植。 | |
|
|
蟲癭---葉子容易受蟲害,因此現在較少種植。 | |
|
![]() |
5片螺旋的花朵,像個羽毛球,黃色, 花朵中心的暗紅色,能吸引蜜蜂前來傳粉。暗紅色的雌蕊,可當孩子的指甲油,您曾擦過嗎? |
|
|
|
蒴果,球形,成熟實會五裂。 | |
|
|
曾是早期農村時代,阿嬤炊粿的襯墊材料, 因此有人管它叫「粿葉樹」 |
|
|
|
它的嫩心葉,摘下黏在耳朵,也是早期小女生拿來當耳環用。 |